一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争夺战,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演变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危机。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1952年冷战时期制定的《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全球30家实体资产实施冻结,并通过法院裁决暂停了中方任命的董事长职务,将闻泰科技持有的98.23%股权强制移交第三方托管。这场被业内称为“法律闪电战”的行动,仅用七天便完成了对企业控制权的剥夺,却意外触发了连锁反应——从欧洲到日本的车企生产线被迫放缓,芯片库存告急,每天损失以亿欧元计。而中方商务部的回应仅有短短七个字:“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荷兰的“强盗逻辑”遇上中国的“产业链底牌”
荷兰政府或许未曾料到,这场看似顺利的“强夺”行动,反而暴露了自身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误判。安世半导体的真正命脉并非位于荷兰的设计总部,而是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当中方于10月4日宣布对安世中国的成品芯片实施出口管制后,大众、宝马等依赖其车规级芯片的车企瞬间陷入恐慌——安世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40%的市场份额,一辆大众高尔夫汽车就需要400多颗其生产的芯片。更讽刺的是,荷兰为施压中方,于10月26日断供安世中国的晶圆原料,却反被揭穿“拖欠东莞工厂10亿元货款”的真相。安世中国直接亮出底牌:库存充足可支撑至年底,且已启动与中芯国际等国内供应商的产能切换。荷兰的短视行动,恰似面包店老板抢走揉面师傅的围裙,却忘了面包能出炉全靠师傅的手艺。
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