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以及国产芯片创新迭代、自主可控加速推进,RISC-V架构凭借开放、模块化、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不仅在人工智能时代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成为我国突破高端芯片技术壁垒的关键方向。但国内RISC-V产业长期面临高性能内核缺失、高端应用落地不足的挑战,亟需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企业打破僵局。
在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等多重驱动下,上海灵睿智芯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灵睿智芯”)应运而生,致力于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高端RISC-V内核、芯粒以及领域增强处理器方案和产品,旨在成为全自研国产CPU强核的领导者和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增强处理器方案的开拓者,并在国际范围内填补超高性能RISC-V产品空白。
基于这一战略目标,灵睿智芯构建了极具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其核心团队有近20年大厂从业经验,是国内鲜有掌握超高性能CPU内核关键技术,并具有设计开发超大芯片和量产经验的整建制团队。同时,团队还具备深厚的软硬件协同开发经验和丰富的系统级应用能力,能实现从内核、到芯片、到系统和场景落地的全栈技术闭环和端到端方案交付。
“以‘强核’为基,聚焦‘领域增强处理器’方向。”灵睿智芯团队打造的产品技术方案具备多重核心竞争力,旗下首颗高性能RISC-V CPU内核P100是国产首款服务器级别RISC-V CPU内核,SPEC CPU2006单核性能超过20/GHz;也是国产唯一支持同时多线程(SMT4)的RISC-V CPU内核,并发能力最强;拥有业界领先的企业级RAS设计,具有错误隔离和内核恢复等高级特性,全方位保护数据完整性和计算可信性。
凭借在团队实力、产品技术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系列优势,灵睿智芯成立伊始便得到元禾璞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等诸多资本的青睐,迅速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在产业资本助力下,目前灵睿智芯P100内核开发已完成85%,FPGA原型系统搭建完毕并成功进入Linux Kernel,内核、固件、操作系统的关键路径已经拉通,为年底交付打下坚实基础,标志着国产RISC-V高端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锚定产业痛点,肩负创新攻坚使命
从行业发展脉络来看,RISC-V已迈入进一步深化和“高性能突破”的关键阶段。据The SHD Group预测,到2031年,全球RISC-V SoC出货量将突破200亿颗,市场占有率超25%,其中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端领域的占比将持续提升。
灵睿智芯表示,“RISC-V产业已经度过嵌入式领域的‘婴幼儿期’,进入向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场景突破的‘青年期’。但国内多数RISC-V产品仍集中在中低性能的MCU、IoT领域,高性能内核的缺失让整个产业难以实现产品价值链的突破。”
另一方面,RISC-V作为开放架构,也成为国产芯片创新迭代、自主可控的重要选择。灵睿智芯指出,“过去国内芯片产业多以‘替代’思维为主,缺乏从系统层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行业需求并非简单的‘平替’,而是能在高性能领域与国际产品同台竞技的自主技术。”
灵睿智芯深刻认识到高性能内核是RISC-V突破高端市场的“咽喉”,而RISC-V的可扩展、可定制特性使得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狭义的CPU概念,因此“领域增强”就成为释放RISC-V架构潜力的关键路径,从而确立了“自研中国RISC-V强核领导者,领域增强处理器解决方案开拓者”的定位,以“强核”技术为根基,以场景化需求为牵引,以“领域扩展”为路径,致力于让国产RISC-V芯片实现从“成本节约”到“高价值创新”的跨越。
得益于多重外部驱动力和内部系列优势,灵睿智芯在成立初期便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专注集成电路领域的头部机构元禾璞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灵睿智芯表示,“资本的青睐和认可,不仅源于对RISC-V赛道的长期看好,更重要的是认可我们团队在高性能内核和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战略规划、场景应用和产品落地能力。”
以“强核”为基,打造多维核心竞争力
“强核”是灵睿智芯技术体系的核心,更是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P100作为“强核”理念的具象化成果,目前开发已完成85%,FPGA原型系统搭建完毕并成功进入Linux Kernel,将于2025年底正式交付,堪称国产RISC-V高端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灵睿智芯指出,从性能指标来看,P100内核的“强”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是作为国产首款服务器级别RISC-V CPU内核,单核性能最强,SPEC CPU2006跑分达20分以上,远超国内同类产品。
据悉,P100这一性能突破源于灵睿智芯全自主的微架构设计,即采用超20级的超深乱序流水线,指令译码宽度达8条/周期,指令发射宽度达10条/周期,可与国际主流服务器级CPU内核同台竞技。
其次,P100是国产唯一支持同时多线程(SMT4)的RISC-V CPU内核,并发能力最强,且SMT模式可动态切换,无需硬件重启,能高效应对云计算、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大模型推理等高并发场景的需求。灵睿智芯称,“在很多场景下并非核数越多越好,单核并发能力越强,资源利用率越高。例如云服务器处理多用户请求时,4线程的内核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将任务处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
此外,高可靠性是P100面向高端场景的关键支撑。针对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具身智能、航空航天等要求极高的领域,P100融入业界领先的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设计,可实现“五个九”(99.999%)系统可靠性,全方位保障应用业务连续性。
“我们做芯片不只为跑分,更要保障实际应用的稳定性。比如在超算场景中,一颗芯片故障可能导致集群效率大幅降低,P100的RAS设计正是为了规避这类风险。”灵睿智芯表示。
除了RISC-V CPU内核技术,灵睿智芯的“领域增强”能力同样构建了重要的差异化优势。通过预留自研的扩展指令接口,P100可无缝集成AI加速模块和各种领域专用加速单元,实现“通用算力+智能算力+领域加速算力”协同。这种流水线级别的“融合架构”,既能保证软件生态兼容,又能极大提升场景效率。
“两步走”战略,抢抓高价值市场先机
在摩尔定律逼近极限、通用芯片性价比优势逐渐减弱的当下,“为特定场景定制优化”的“软件定义芯片”成为芯片产业新趋势。而灵睿智芯的“领域增强”处理器方案正是通过紧扣新趋势,打造出开拓高价值市场的战略抓手。
灵睿智芯称,我们的“领域增强”处理器方案在统一的软件栈与编程模型下,通过将高性能RISC-V内核与场景化加速模块深度融合实现算力协同,既避免了专用ASIC芯片“生态封闭、灵活性差”的缺陷,又解决了通用CPU在特定场景下“效率低、功耗高”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高价值领域。
因此,P100可赋能通用算力芯片、领域增强芯片、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芯片、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芯片等广谱CPU和领域增强处理器的方案开发。灵睿智芯指出,“RISC-V并非狭义的CPU,想象空间堪比变形金刚,关键在于如何扩展指令集。”
在产品落地与市场拓展上,灵睿智芯制定了清晰的“两步走”战略,逐步推进“领域增强”处理器方案场景化应用落地,从而既保证短期收益,又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步是聚焦高性能内核IP授权,快速覆盖多元场景。灵睿智芯称,“我们计划在2025年底P100内核交付后,优先向车规级芯片、网络芯片、AI芯片等领域合作伙伴授权IP。”因为这些领域对高性能内核需求迫切,也与后续自研芯片的市场形成互补。这样既能快速实现商业闭环,又避免与合作伙伴竞争。
第二步是推出自研芯片与解决方案,深耕高价值场景。灵睿智芯后续会基于P100内核启动两大方向的芯片研发:一是面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的“领域增强通用CPU”,集成云应用等领域加速模块,并采用面向算力系统中AI芯片的友好设计,目标是在服务器场景实现对传统高端CPU的替代,同时助力AI算力大芯片提升关键效率;二是面向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的“端侧大算力芯片”,通过AI扩展指令与高可靠设计,满足机器人、智能终端的实时算力需求。
“IP授权是基础,自研芯片才是我们实现‘领域增强’战略的核心载体。”灵睿智芯说。
在战略推进中,“唯快不破”是灵睿智芯的重要原则。“芯片行业迭代速度快,尤其是RISC-V赛道,谁能先把高性能产品做出来、落地应用,谁就能抢占先机。”凭借全栈技术能力,公司将芯片研发周期压缩到行业平均水平的70%——从P100项目启动到完成85%设计仅用10个月,后续自研芯片也计划在12-18个月内实现从设计到流片的全流程。
“整建制”协作,构筑突围关键支撑
灵睿智芯的产品技术突破与战略落地,离不开具备“唯一性、稀缺性、完整性”的核心团队。正如灵睿智芯所言,“芯片行业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体系竞争’,我们的优势在于整建制、有默契、全栈能力覆盖。”这支队伍成为其在RISC-V高性能赛道突围的关键支撑。
首先,从团队背景来看,灵睿智芯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尖处理器与系统大厂,平均拥有15年以上的高性能芯片研发经验,曾共同主导过超算、航空航天级芯片等重大项目,以及多颗超大规模高性能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量产。“我们不仅是国内少数具备系统级视野和大芯片工程能力的团队。同时,我们的核心成员已经共事十余年,从芯片设计、验证到系统交付各环节,整个流程都磨合得非常顺畅。”
其次,整建制团队“全链路无短板”是灵睿智芯的另一大优势,即具备深厚的软硬件协同开发经验以及丰富的系统级应用能力,能垂直打通解决方案、操作系统、编译器、固件、芯片设计、验证、DFT、封装、量产的全流程边界,构建从芯片设计到场景落地的全栈式技术闭环,实现端到端的应用方案交付。这使得灵睿智芯在产品研发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
例如在P100内核研发中,灵睿智芯架构设计与软件优化团队同步推进,硬件设计完成80%时,OpenSBI固件适配、Linux内核移植与GCC/LLVM工具链优化也已基本落地。这一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确保客户拿到内核IP后能快速集成到自身产品中,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灵睿智芯进一步称,灵睿智芯“软硬件协同、研产销一体”的团队结构,还确保了公司在技术研发时能充分贴合市场需求,在产品落地时能快速响应客户反馈,形成了“技术-产品-市场”的正向循环。在设计P100内核时,团队提前调研云厂商需求,确定对虚拟化、向量计算、TEE等特性的支持,确保芯片交付后云厂商无需大规模修改软件即可快速上线。
此外,灵睿智芯还在持续构建开放的人才生态,目前已组建近百人研发团队,成员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和知名企业,形成“资深专家引领、青年人才成长”梯队。同时,公司在上海、北京、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并规划在成都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吸纳全国优秀芯片人才。
对于团队管理,灵睿智芯有着独特的理念,包括采用扁平化架构、鼓励跨部门协作等。灵睿智芯指出,“我们不追求‘明星员工’,而是打造‘明星团队’。”芯片研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而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无法覆盖从架构到量产的全流程。灵睿智芯这种协作文化,让团队在面对高强度研发任务时,总能保持高效的执行力。
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中国“芯动能”
站在全球RISC-V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灵睿智芯不仅致力于自身技术与产品的攻坚突破,更致力于以开放协作的姿态,推动国产RISC-V高端生态的建设和全球产业发展升级。
灵睿智芯表示,我们的目标愿景清晰而坚定,从填补国产高性能RISC-V内核空白,到推动产业高端场景落地,公司以“强核”为技术锚点,以“协作”为生态纽带,在国产芯片自主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全球RISC-V产业发展注入中国芯动能。
在应用落地层面,灵睿智芯将重点聚焦四大高价值场景: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为云厂商提供高性能通用CPU,帮助降低算力成本;大模型推理场景落地,灵睿CPU强大的访存能力和向量计算单元,可以和第三方AI芯片高效协同,缓解AI推理decode阶段的访存瓶颈问题;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通过端侧大算力芯片支撑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运动规划需求;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推出满足功能安全标准的车载处理器,适配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灵睿智芯指出,“这些场景不仅市场空间大,而且对芯片的性能、可靠性要求高,正好能发挥我们‘强核’+‘领域增强’的技术优势。”
在生态合作方面,灵睿智芯采取“双向开放”策略:一方面,向车规级芯片、网络芯片、AI芯片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授权P100内核IP,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与工具链,帮助合作伙伴快速推出基于RISC-V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RISC-V高性能内核、领域增强技术的研究,同时向合作伙伴开放P100内核的技术文档与工具链,支持合作伙伴基于内核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RISC-V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至于全球市场布局,灵睿智芯也有着比较明确的布局节奏,采取“先内后外”的节奏:短期聚焦国内市场,深耕本土应用场景;长期则依托RISC-V开放特性,探索海外业务拓展。他还称,目前部分海外企业想做自主可控的工业芯片,却受限于自身技术能力。而灵睿智芯的P100内核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无授权风险,因而具备一定的天然优势。
从填补国产高性能RISC-V内核空白,到引领领域增强处理器战略方向,灵睿智芯以“强核”为基,以“协作”为本,在国产芯片创新迭代、自主可控的道路上稳步迈进。灵睿智芯强调,“‘强核’不只是技术指标,更是一份责任——让国产RISC-V芯片在高性能领域真正‘站起来’。”未来,灵睿智芯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以场景落地释放产业价值,为中国芯片产业高端化自主突破,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开放协作书写“强核”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