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因为小米自研的3nm玄戒芯片问世,芯片产业又有了很高的关注度。
很多人都关心中国芯片的发展,小米会不会受到美国制裁?华为芯片到什么程度,怎么样了?
其实,就在上一周,芯片产业特别是中国的高端芯片迎来了比较大的变化和契机。
美国商务部在5月13号突然废除了前任拜登政府提出的《AI扩散规则》,取消了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
但同时又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厂商发出严厉警告,如果继续使用华为昇腾910或310系列芯片,相关企业要面临巨额罚款,负责人可能还会吃上最高20年的牢饭。
表面上看,美国好像放开了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但又单独警告全球企业不能使用华为昇腾芯片。
这到底是放开了,还是没放开?什么样的中国企业和芯片,不会被美国制裁?
我们从国家和企业竞争的视角,来看看不同的竞争逻辑。
02
在今年的1月13日,拜登政府在换届之前发布了《AI扩散框架》的暂行最终规则。
这个规则有三个关键机制。
第一是对最先进的芯片、计算设备、相关AI技术以及特定的封闭AI模型出口,实行全球许可要求,并且对云服务访问进行监管。
第二是把全球国家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白名单,包括日本、英国、澳大利亚这些盟友国,对他们出口先进芯片和AI产品不受数量限制,也不需要审批。
二类是黑名单,把中国、俄罗斯在内的23个国家和地区列为禁止出口名单。
三类是中间类别,也就是其他国家,向他们出口要获取专门的授权。
第三是要求美国企业以及受信任的实体企业,比如说台积电、阿斯麦这种企业,可以在黑名单以外的任何地点,去建设数据中心和制造芯片。
但要把50%的AI算力、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保留在美国本土,至少75%保留在美国和白名单国家中,并且在任何其他单一国家不得超过7%。
这个由拜登政府发布的《AI扩散规则》范围相当大,而且从硬件层面一直延伸到了企业技术、服务、投资、出口各个层面。
本质上来说,就是美国希望用行政手段构建一个市场准入门槛,实现由自己主导的AI产业和芯片供应链生态。
美国对AI和半导体是极其重视的,而且,他们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中国的AI和芯片产业。
从这份规则的制定目标来看,美国对竞争的态度不是做大蛋糕,共享利益,哪怕是拿走其中最大的利益也不行。
而是彻头彻尾的零和博弈,中间没有缓和余地,宁可技术不发展,企业不做生意,也要让自己保持所谓的领先。
这就像下雨天,美国体面的打了把伞,光看着别人淋雨,如果别人还想要自己做伞,那美国宁可不打伞,也要把别人的伞拆了。
03
那么,为什么美国又突然取消了这个规则呢?是川普上台之后大发善心了吗?
其实是因为这份规则实际执行起来非常复杂,波及到的国家、地区又很多,遭到了美国企业的强烈不满,不仅影响了他们做生意,还要额外拿出很多成本去应对监管要求。
这就有点像这次中美关税冲突一样,美国算盘打得很好,又是猛加关税,又是阻断中国周边国家的转口贸易,到头来自己最先扛不住。
像英伟达CEO黄仁勋就说,“四年前,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95%,但今天只有50%,剩下的都是中国技术,即使没有英伟达,他们也会使用很多本土技术。”
英伟达之前为了符合出口管制规定,专门给中国市场推出了性能降级版的H20芯片,导致公司减记了55亿美元的资产减值。
中国大陆是英伟达的第四大市场,在2024自然年中,英伟达中国区的营收171.08亿美元同比了增长66%。
当然,如果要算上新加坡,这个600万人口的小国占据了英伟达20%的营收,甚至比中国大陆的营收还要高,所以,新加坡其实也是转口中国贸易的一个通道,中国大陆市场对英伟达极其重要,增长也非常快。
如果按照规则去执行,行业分析认为英伟达可能会在2025年至少损失140亿-180亿美元的收入,算成人民币,就是1300多亿没了。
所以,英伟达是带头反对AI和芯片的限制政策。
黄仁勋说:“事实证明,当初制定AI和芯片出口限制的基本假设存在根本性缺陷,如果美国想要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加速技术扩散,而非限制它。”
其实,像英伟达、AMD这些企业是看的懂的。
美国的限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企业加速自主研发的决心和投入。
限制反而给予了中国企业更大的动力和更多政府支持,从成立半导体产业基金到不遗余力推进DeepSeek,中国也正在举全国之力推动半导体和AI产品的发展。
根据IDC的数据,2024年下半年,中国新建数据中心的芯片自给率到了34%,而2023年上半年,这个数据还只有10%。
预计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2029年,中国AI芯片的自给率会达到80%。
这就是美国企业面临的一种“创新者的窘境”。
如果是真的限制合作和出口,那就会让企业损失重要的市场,还会刺激中国企业更快地进行自主创新,反而削弱自身的领先优势。
所以,黄仁勋就提出了“最大化扩散”的观点,这就是一种替代性的竞争策略,通过技术上的持续领先和广泛快速的全球市场进入,来甩开可能的对手。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的Windows操作系统。
微软曾经对盗版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特别是对C端和小B的使用不闻不问,通过牺牲短期收入来换取Windows操作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普及和生态系统锁定,从而培养用户习惯,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
最后就从软件生态、后续版本销售和企业授权来赚取利润,这个时候,微软在市场已经没有像样的对手了,而用户也已经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了,这就达成了一种变相垄断的格局。
这就是企业的竞争策略,借助于产品领先和营销攻势,快速进入市场,培养用户认知和使用习惯来占据主导地位。
所谓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进攻,而不是一味的龟缩和封闭,想着对手用不到我的产品和服务,就不会发展了。
04
我们从市场竞争和企业的角度上来说,美国如果继续维持《AI扩散规则》其实对中国是一件好事,只会更加刺激中国企业自力更生的决心。
反而如果真的像黄仁勋所说放开限制,就有可能造成“技术倾销”和“用户依赖”,再现当年Windows的胜利。
当然,美国在YES OR NO之间,选择了OR,废除了《AI扩散规则》,也就是保留了转口贸易的渠道,但依然对中国进行了严格出口限制,并且,专门针对华为的高端AI芯片发布了追杀令。
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小院高墙”的策略。
什么意思呢?
允许更广泛的商业活动,不会去严格控制半导体和AI企业的生意往来和技术范围。
但是,美国也不是完全放任自由,而是会精确锁定特定的关键技术和企业(小院),给它加上一层高强度的限制(高墙)。
像针对华为,就是这种策略的体现。
美国会去逐渐识别技术皇冠上的中国明珠,同时,找到这些技术背后的企业,然后在这些点上施加更大的压力,用一切办法切断这些企业可能的发展渠道和贸易路径。
这也就回答了“什么样的中国企业,才不会被美国制裁?”
所以,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关税贸易的壁垒可能会在长期谈判中慢慢被推倒,但科技上的竞争会逐步加剧,特别是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都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以及对创新的持续投入。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