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芯片串联手机、汽车与万物!说实在的这放到之前真的很少见,尤其是对于一家手机厂商来说,更是很少见了。
但没有想到的是,有多位博主称小米正加速推进其第二代自研芯片玄戒O2的研发进程,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处理器将实现“全终端覆盖”战略,横跨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及小米汽车等多类设备。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同时推进的5G基带研发也取得关键突破,因此当消息传出的时候,真的引起了热议。
需要了解,在科技行业面临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玄戒O2代表着小米构建技术护城河的核心尝试。
因为这款芯片不仅仅是性能提升的迭代产品,更是小米实现“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技术基石,加上提交“XRING O2”商标注册申请,这揭示了商业化的明确时间表。
而且可以看出来,与华为、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发展路径相似,小米正通过半导体自研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届时玄戒O2的全面应用将提升小米全场景算力网络的协同效率,增强生态竞争力,为开拓市场新空间奠定基础。
不过在制程工艺方面,玄戒O2将继续采用台积电3nm制造技术,这一选择背后存在技术限制的现实考量。
因为美国对GAAFET结构EDA工具的出口管制,暂时关闭了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进入2nm时代的大门。
但还好的是,据爆料O2芯片将显著提升GPU性能表现,弥补制程上的不足,结合其前代产品玄戒O1已展现出相当竞争力。
因此5G基带研发成为小米半导体计划的另一关键支柱,尽管尚不确定基带芯片能否与玄戒O2同步推出,但据说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说到这里,自研5G基带难度极高,主要源于三大核心挑战:技术积累的长期性、设计复杂度的指数级提升、测试验证的全球性工程难题。
一方面,5G基带需兼容2G至5G全制式通信协议,而通信技术是长期积累的产物,新入局者缺乏2G-4G时代的技术沉淀,需从头攻克多频段兼容、模式切换等底层难题。
另一方面则是设计上,5G基带需集成CPU、调制解调器等五大模块,数据吞吐量较4G提升数倍,导致芯片体积和功耗激增,集成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此外,全球运营商网络差异大,需完成数万小时的实地测试,确保芯片在各国频段、网络环境下的稳定性,这对团队经验、资金投入和工程闭环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因此目前全球仅高通、华为、联发科等少数厂商具备5G基带量产能力。
其次,玄戒O2这次还要主攻全终端覆盖,这标志着小米真正打通人、车、家三大场景的技术闭环。
同时为迎接自研芯片上车,小米已提前布局硬件平台,比如在此前发布的小米YU7纯电动SUV上,小米创新性地推出了“四合一域控制模块”。
该设计将传统分布式架构中的四大控制器集成至单一中央大脑,加上雷军此前也称芯片是必争之地,全部自研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
甚至明确表示,第一代玄戒芯片主要用于技术验证,第二代才会优先考虑车载场景,因此覆盖更多场景是必须的。
当然了,将消费电子芯片成功转化为车规级产品面临巨大技术挑战,原因是跨端多平台+车规级验证时间太长,
而且车规芯片需满足极为严苛的可靠性标准:工作温度范围需覆盖-40℃到150℃极端环境;使用寿命要求超过15年;故障率需接近零误差。
而小米当前车型仍依赖第三方芯片方案,SU7全系采用英伟达Orin系列智能驾驶芯片,座舱芯片则为高通骁龙8295;YU7系列则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芯片,座舱搭载骁龙8 Gen 3。
因此玄戒O2可能要到2026年6月前后才能正式亮相,届时小米计划在下一代车型或改款中搭载自研车规芯片。
总而言之,从澎湃S1到玄戒O2,从MIUI到HyperOS,小米的野心从未局限于硬件制造,未来或许真的有希望成为破局者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对玄戒芯片有什么期待吗?一起来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