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国产新锐品牌们的高素质、现代声型的设备,玩到声优创T2MAX这个型号的时候,我还是颇为眼前一亮的,从设计、操控再到声音表现,都是一个比较让人有把玩欲望的产品,我甚至觉得厂家可以把推广重心放到小某书上,颇有爆款潜质.....
颜值嘛,所见即所得,我是很喜欢T2MAX的设计的、实物做工也不错,胡桃木+铝合金的组合好看且耐看,正面金属的部分喷砂很细腻,音量旋钮上也做了一些沟槽设计。我很喜欢它的机械操作拨杆,像杰士Heritage、达音科V53这种带拨杆的机器我就是有种莫名的喜欢,加上它正面的VU标头、ALPS电位器,结合本身电子管放大器的特性,T2MAX满脸都写着“模拟”二字。
机身正面有4.4、6.35和卡农耳机孔,并以一个比较和谐的三角形方式排布,两颗电子管插槽就放在机身顶部,背面则是2组RCA输入和1组RCA输出,给有源音箱来做个前级也是不错的,比如我卧室里那套飞傲SP3的有源,接上T2MAX的话声音一下子就会变得模拟味了不少。这样的体积塞不了双XLR是情理之内,电源也使用的是DC口。拨杆的部分分别可以调节RCA输入源、高低增益以及输出选向,你可以让它的耳机口和RCA输出同时工作,也可以只使用其中一个。
管子的部分标配了两个德国富豪的ECF801,你也可以在购买时去选购额外多一组的电子管套餐,换起来很方便,不过有胆机经验的用户应该知道这种小管子肯定是得需要“胆结石”的设计,不然底噪和推力都是没有办法保证的,T2MAX内标配的是LME49720运放,并且是可换设计,原意折腾的用户可以把它的管子和运放都换为自己更喜欢的型号,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实际整机的硬件设计中,电子管可以明显起到调味的作用,而额外运放的加入也让它保持了110dB+的信噪比,拿来推一些低阻高敏塞子肯定是有底噪的,可以使用阻抗棒来解决,毕竟虽然没有标注失真和负载条件,但T2MAX详情页里写出了最高2W的输出功率,实际上的驱动能力其实是蛮高的,只是它在声音风格上似乎并没有像和主流的晶体管耳放、或者一些科Hi品牌去竞争,换句话说,它非常符合刻板印象中一个电子管耳放应有的声音。
当然了,有时候我们聊到对一个硬件的刻板印象,自然是会提及到它本身可能存在的一些优缺点,比如有人认为动圈密度差、动铁低频差,银线高频亮之类的刻板结论,而电子管的一些刻板结论包括但不限于底噪多、推力小、声音糊、解析差等,这些缺点放在T2MAX上倒确实是不怎么成立,它整体的底子是干净的、而且解析力并不过分软糊,我觉得换个词,“软糯”更合适一些,它并不会吞并优秀解码器本身的优秀信息量、只是会把一些细节和颗粒感给“柔化”,听着非常平顺、且在听一些中高阻动圈耳机时有着不错的大动态响应能力,结像也做的比较丰满,空间感听着是那种填充的比较满的、饱满型的声场。在接驳飞傲R9这种本身比较中性稍冷的解码器做输出时,T2MAX呈现出了一种“专治性冷淡”的走向,算是一组十分互补的搭配。但即便是直接用个国砖转接上去,倒也不用担心解析力孱弱的问题,不是非得给T2MAX“投喂”高阶解码器才能获得正常的解析力,2025年了,希望大家对一些硬件选材的刻板印象少一些,毕竟这个机器才1000多,功率不俗、长得漂亮,试错成本并不高,不是吗。
想体验一下典型的暖声电子管放大器的声音风格、且对于体积和颜值有一定要求的,T2MAX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错位竞争”案例,它非常适合去给你的各种耳机、监听箱子去调调味,至于适配性嘛,其实任何器材接到T2MAX上,都基本上已经是它的味道了,推开或者推不开都是那个调调,听听抒情人声、钢琴Solo其实还蛮毒的,更何况作为一个漂亮“桌面摆件”的它,真实素质和推力一定比你想象的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