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延期90天,特朗普签字后不到48小时,中方接连出手反制,加拿大、日本率先受影响。
中美关税休战的消息刚定,国际社会还在消化这一动态,中国的反制措施已接踵而至。这不是无端之举,而是对相关国家此前行动的回应。
先看加拿大。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反倾销保证金,比例达到75.8%。这意味着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得先按这个比例缴一笔钱,后续能否退还,要等调查结果。
做出这个决定前,中方经过了一年的调查,结论是加拿大存在倾销行为。加拿大政府的反应很迅速,国际贸易部长和农业部长联合发表声明,说对中国感到失望,但愿意对话。
加拿大有这样的结果,早有伏笔。去年9月,加拿大跟着美国的步调,对中国的电动车、钢铁、铝产品加征关税,政治意味明显。当时中方就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等于提前告知,这样做会有反制。可这一年里,加拿大没当回事,也没采取解决措施。
现在加拿大的油菜籽产业急了。中国是其最大市场,一年出口额差不多50亿加元。这么高的保证金,基本等于堵死了市场。消息一出,油菜籽价格当天就大跌。这个产业对加拿大很重要,种植面积上千万英亩,几十万人靠它吃饭,比钢铁、铝和汽车制造业加起来的分量还重。
不止油菜籽,中国对加拿大和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也出手了。加拿大企业最高要缴40.5%的保证金,日本企业最高30.1%。另外,中国还对加拿大的豌豆淀粉发起了新的反倾销调查。
再看日本。它被反制,和近期配合美国围堵中国有关。日本承诺帮美国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扩大进口美国天然气,在半导体领域限制对华出口。这些行为虽没直接加关税,却在削弱中国的战略优势。石破茂虽表现出对华友善,但日本政坛整体风向并不利于中日关系。
加拿大和日本替美国出力,自己也没得到好处。加拿大被征收35%的对等关税,在美盟友里很突出。日本则被特朗普“坑”了,之前说好日本所有商品适用15%的关税,可美国最新公告里,日本汽车仍被征收27.5%。日本政府争取过,美方只是敷衍,说落实还得等,明显没把日方当回事。
中国选择这时候对加拿大和日本出手,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其他国家看看,跟着美国对付中国,得掂量掂量后果。
韩国总统李在明拒绝访华,要在24日至26日访美。中方这一系列动作,对韩国也是个提醒。要是在造船业和半导体行业损害中国利益,恐怕会有类似的反制。
除了加拿大和日本,中国还对欧盟采取了反制措施。8月1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对欧盟两家金融机构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从当天起施行。
原因是欧盟不顾中方反对,以涉俄为由,在8月9日把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列入制裁名单并实施制裁。中方认为这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了中国企业利益,影响了中欧经贸和金融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中方把欧盟的UAB Urbo Bankas和AB Mano Bankas两家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个人和它们进行交易、合作等活动。
这两家银行总部在立陶宛。立陶宛在反华方面劣迹不少,曾批准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早就被中国制裁过。这次选这两家银行,针对性很明显。
就在反制欧盟的前一天,中国商务部还公告了对加拿大油菜籽的措施,因加拿大之前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及铝产品加征关税,这也是一种反制。
中国的这些动作,释放出清晰的信号。中美可以谈判休战,但这不代表其他国家能跟着美国损害中国利益。不管是欧盟,还是加拿大、日本,只要触碰红线,中国都会依法采取反制措施。
国际社会的经贸合作,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搞单边制裁、拉帮结派围堵他国,最终只会损害自身利益。中国的反制,既是维护自身权益,也是在告诫那些试图跟风的国家,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要为了迎合他国而得不偿失。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国利益交织。任何国家都不该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更不能搞双重标准。中国始终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各国开展合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方不能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这次中方的接连反制,让国际社会再次看清,中国不会任由他国欺负,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和行动都很坚定。那些想跟着美国走的国家,该好好想想其中的利害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