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刘鹤冬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开始作业。”
对讲机内传来指令。
200余名作业人员身着橙黄色作业服,头灯闪烁,手持工具有条不紊地到达施工地段,进行准备工作。
9月7日0时30分许,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换轨作业车迎面驶来,到达施工起点。
大约一小时前,最后一列高铁G39次驶离杭州东站。
站场瞬间切换至“施工模式”。200多名铁路“小黄人”,要在330分钟“天窗期”内完成900米长钢轨更换和相关卸轨、胶接任务。
记者 陈薇 摄
这是杭州东站迎来首次机械化换轨施工,也是浙江地区首次对大型高铁枢纽站进行机械化换轨,标志着浙江这个大型高铁枢纽设备维护正式迈入机械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施工将利用17个长达330分钟的夜间天窗点,完成宁杭甬场至杭州东线路所区间11.73公里的机械化换轨施工,将全面提升线路平顺度、安全系数,为旅客带来更加舒适、平稳的乘车体验。
200多名“小黄人”出动
“1#机构外移2厘米,再外移1厘米……”换轨施工现场,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下属上海工务大修段线路大修四车间主任胡志宝,目光紧紧锁定即将落槽的长钢轨,口中持续下达着精确指令,有条不紊地指挥着HGCZ - 2000型快速换轨车进行长钢轨更换作业。
传统换轨需要很多名铁路工人喊着号子搬运,半机械化的换轨小车时代也没能摆脱人海战术。而机械化换轨施工效率更高,作业标准复杂而精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铁路工作人员正在拆卸钢轨扣件 梅文涛摄
扣件组铁路工作人员手持电动扳手,松开连接钢轨和旧轨枕的扣件,当晚他们需要更换24000多个零配件。
随着螺母和弹条相继松开,紧随其后的工人迅速行动,对螺杆进行除锈涂油处理,并有序更换胶垫,为后续的换轨作业做好充分准备。
梅文涛 摄
另一边的“小黄人”操作锯轨机在待换钢轨两端切割钢轨,锯轨机高速旋转的锯片与钢轨激烈摩擦,轰鸣声不绝于耳,钢轨表面白烟升腾,锯切处迸射出耀眼的火花……
记者 陈薇 摄
在工人们锯旧轨、对位等辅助作业的紧密配合下,换轨车精准吊起新轨,旧轨缓缓移出,新轨稳稳入槽,快速且流畅。
夜战5个多小时
杭州东站作为长三角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历经暑运日均发送旅客23.7万人次、通过列车超600列的繁忙运输任务后,部分钢轨磨耗达到更换标准。
上海工务大修段副段长王进告诉记者,机械化换轨施工首日,换的是进杭州东站的联络线,明天(9月8日)凌晨就要进到杭州东站站场里面施工作业。
“施工的工艺工法是一样的,车站里面照明条件会相对好一点。”王进说。
大型高铁枢纽换轨和普通的火车站换轨,有什么不同?
“车站越大,车辆越多,股道越多,需要协调的单位也多,施工运输组织难度大。”王进解释,杭州东站是很多列车的终到站,本来列车开行就密集,运行结束后还要回库,这样施工封锁的天窗点时间就更难得。
“通常高铁线路的维修时间是0点到4点,为了此次杭州东站换轨施工,上海局特地调整了运输秩序,压缩列车回库的时间,争取到330分钟的封锁天窗时间。”王进说,对于大型高铁枢纽站来说,能挤出5个多小时的施工时间非常宝贵。
与普铁机械换轨相比,高铁换轨施工还面临着更大的难度、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质量标准。
梅文涛 摄
王进介绍,高铁机械化换轨施工轨距需要控制在±1毫米以内,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密,如同精密的齿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
“现场200多名工人各司其职,很多工作都交叉进行,我们需要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耽误,否则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施工工期。”
梅文涛 摄
白露节气的杭州,高温还在不断破纪录。深夜的施工现场气温依然超过30度,大家的工作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背上。
9月7日4时55分,线路恢复后,施工负责人胡志宝最后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现场工完料清、路基机具摆放稳妥、捆扎牢固。
“施工后各项数据正常,可以开通线路。”
5时整,经过200多人5个多小时的紧张“会战”,杭州东站施工区段线路轨距、水平和扣件压力等指标全部符合验收标准,杭州东站首日0.9公里机械化换轨施工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