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印度航空公司波音787客机空难的法律战已在美国打响。今年6月12日,这架飞机坠毁,造成260人罹难。近日,四名遇难乘客的家属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将矛头直指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及其零部件供应商霍尼韦尔,声称事故的根源在于飞机上存在设计缺陷的燃油切断开关。然而,这一指控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初步判断相悖,后者曾表示该部件似乎并非导致空难的直接原因。
这起诉讼于本周二在美国特拉华州高等法院立案。原告方认为,印航171号航班从印度艾哈迈达巴德起飞后数秒即坠毁,其责任在于波音公司的飞机设计以及霍尼韦尔公司制造的燃油开关。诉讼的核心症结在于,原告方指出,早在2018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就曾发布一份安全建议,该建议“推荐”——但并未强制要求——包括波音787在内的多款机型运营商检查燃油切断开关的锁定机制,以确保其不会被意外启动。
诉讼文件进一步引用了印度飞机事故调查局(AAIB)的初步调查报告。该报告证实,涉事的印度航空公司并未执行FAA建议的检查程序。同时,维修记录显示,失事飞机上包含燃油开关在内的油门控制模块曾在2019年和2023年进行过更换。然而,这份报告也同时指出,该飞机及发动机“遵守了所有适用的适航指令和紧急服务通告”,这使得责任的界定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这起空难的调查呈现出“机械故障论”与“人为失误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诉讼坚称,驾驶舱内燃油开关的位置设计不当,极易在飞行员进行正常驾驶舱操作时被无意中触碰,这“几乎注定了正常的驾驶舱活动可能导致意外的燃油切断”。但另一方面,多位航空安全专家向路透社表示,根据开关的位置和设计,意外触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路透社早前曾报道,驾驶舱的录音对话显示,机长似乎是主动切断了飞机的发动机燃油供应,这又将焦点引向了飞行员的操作。
尽管印度调查机构的初步报告似乎并未将责任归咎于飞机制造商波音和发动机制造商通用电气(GE Aerospace),但部分遇难者家属团体批评调查人员和媒体过于关注飞行员的行为,而忽视了飞机本身可能存在的设计隐患。
从法律策略角度看,这起诉讼颇具代表性。法律专家分析称,尽管大多数空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受害者家属的代理律师往往倾向于起诉制造商。这是因为与航空公司相比,制造商面临的责任限制更少,且财力更为雄厚。同时,将诉讼地选在美国,也可能为原告争取到比其他国家法院更优厚的赔偿。
据悉,这可能是首例就此次空难在美国提起的诉讼。原告方为遇难者Kantaben Dhirubhai Paghadal、Naavya Chirag Paghadal、Kuberbhai Patel和Babiben Patel的家属,他们是印度或英国公民。此次空难共造成229名乘客、12名机组人员以及19名地面人员死亡,仅有一名乘客幸存。截至发稿,波音公司拒绝对此诉讼发表评论,霍尼韦尔公司则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后续调查与法庭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