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十余米的人造闪电,划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的夜空,在电子音乐的烘托下,科学与艺术展现出全新的融合状态。10月13日,“聚变电音——能源艺术电子音乐会”在全球最大的特斯拉线圈前奏响。
每一束闪电,都是能量的具象化展现。这不只是一场“光与声”的表演,更在向所有观众发问:该如何理解能量?音乐会副协调人耿菁华说:“这次音乐会,我们尝试将电能的概念与电子音乐融合。4位电子音乐人,为观众带来国际化的音乐体验,穿插的特斯拉线圈放电环节,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是电子音乐人文亮第一次用音乐,与如此巨大的科技装置进行交互。配合人造闪电的剧烈声响,文亮在演奏氛围音乐的过程中,穿插了很多生活中常见却时常容易被忽略的声音元素,例如风铃在微风中叮当作响、自行车行驶中出现的金属碰撞声等。他说:“任何声音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这次特别的现场演出体验非常独特。我身后的大屏幕会伴随节奏进行动态的视觉呈现。”
1小时的音乐会中,人造闪电共现身5次。在刚闭幕的“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科普展进行期间,它已经完成了多次表演,直观呈现核聚变反应所需的超高温环境,让观众在明暗交替间思考能源的意义,在震动中感受自然之力。
“不论是音乐还是视觉艺术,它们的进步都离不开科技。今天音乐人演奏的电子音乐,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兆宏表示,科技与艺术在这场表演中实现了融合,二者的边界不再明晰,而是在碰撞中产生全新的韵味。后续,团队计划将这种音乐会的形式带到更多地方,推动科学成果与当代艺术表达方式的进一步结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