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告一出,随即引发半导体行业关注。“该事件凸显中资企业收购欧洲半导体资产的系统性歧视,荷兰以‘黄金股’机制和国家安全审查扩大化,实质背离欧盟《外资审查框架条例》的‘非歧视’原则。”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
控制权遭强行变更,闻泰科技强烈抗议
公告显示,荷兰时间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冻结相关资产的部长令(Order)。
荷兰时间10月1日,安世半导体控股以及安世半导体(荷兰注册主体)荷兰籍法定董事兼首席法务官,在其他两位外籍高管的支持下,代表安世半导体以及安世半导体控股向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对公司调查与采取临时措施的紧急请求。
随后,企业法庭在未庭审的情况下,即时生效了几项紧急措施,包括暂停张学政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公司执行董事及安世半导体公司非执行董事职务,暂停执行安世半导体董事会规则第3条之效力(即作为CEO的职务和职权)等。
荷兰时间10月7日下午,企业法庭做出裁决,一是暂停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控股的执行董事和安世半导体的非执行董事职务。二是任命一位独立于安世的企业法庭指派的外籍人士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的非执行董事,拥有决定性投票权;同时裁定,该董事有权独立代表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三是将安世半导体的所有股份(减去1股)出于管理目的托管给稍后指定并公布的人员。该裁决将至本案调查完成最终判决或者以其他方式结束。
对此,闻泰科技在公众号发文称,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强行改变安世半导体股权结构,其诉求与荷兰政府指令高度联动,本质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颠覆公司合法治理结构。公司对此类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的行为予以谴责。
闻泰科技表示,公司绝不会屈服于外部政治压力,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要求荷兰政府立即撤销错误指令;停止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歧视;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开放与合作。
对于公司的影响,闻泰科技提到,目前安世半导体日常经营仍在持续运转,短期内将面临决策链条临时变更/延长、资源配置灵活度下降等情况,可能会对企业运营效率形成一定影响。公司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暂时受限,公司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仍不受影响。目前相关事件走向和潜在影响尚难具体量化,公司将对相关事态保持密切跟踪并开展动态评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针对相关问题,记者已向闻泰科技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从ODM到半导体龙头,闻泰科技转型之路遇阻
公开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后成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其总部位于荷兰,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厂商,是全球龙头的汽车半导体公司之一,拥有近1.6万种产品料号。
闻泰科技于2015年通过重组上市,是彼时A股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的龙头企业。
2019年12月,闻泰科技以268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74.46%股权,取得控制权。随后又分别在2020年6月、9月收购了公司剩余股权,实现了对安世半导体的100%控股。
收购安世半导体后,闻泰科技从一家智能手机ODM企业,逐步向高附加值半导体业务转型。2024年至2025年,公司决定剥离并出售其原有的产品集成业务,意图完全聚焦于半导体主业,安世半导体则成为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承载平台。
据芯谋研究报告,闻泰科技完成对半导体业务的收购后,半导体业务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全球第11名逐步上升到全球第3名,并且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功率分立器件公司第1名。
半导体业务已经成为该公司的利润引擎。2024年,闻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但归母净利润为-28.33亿元,同比下滑339.83%。这是闻泰科技自2016年以来首次录得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安世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147.15亿元,业务毛利率37.47%,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其以不足20%的营收占比,贡献了公司核心的利润来源。
今年9月份,安世半导体中国区业务总经理李东岳曾在演讲中提到,闻泰科技正在推动产品集成业务的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将完全聚焦于核心半导体业务。安世半导体目标是成为基础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30年营收目标达到100亿美元。
“此次资产冻结和控制权变动,无疑给这家正全力冲刺半导体征程的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其‘芯征程’正面临严峻考验。”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记者,此事件也警示中国半导体产业,科技自主与国产替代刻不容缓,需减少对海外技术的依赖,推动联合研发、专利交叉授权等“技术共生”模式,以应对全球供应链断链风险。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