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北京市在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从信息化管理和审批流程优化两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并在部分区先行试点电子“排污许可证”。
“亮出二维码扫一下,单位所有的污染源管理信息在手机端一目了然”,位于大兴区的北京新龙立科技有限公司是“尝鲜”首批电子“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相比于传统的排污许可证动辄数百页的体量,电子“排污许可证”更加方便排污单位的自我管理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据了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要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部分区先行试点电子“排污许可证”,从核发、审批到使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大兴区生态环境局与大兴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配合探索“排污许可证”网申网审网批新路径,企业在线上提交材料,政府部门后台完成审批,企业收到电子证照链接即可使用。今年1月,大兴区生态环境局为北京新龙立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市首张电子“排污许可证”。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在推广电子证照过程中,制作《电子证照下载流程》并开展宣传,提高了企业对电子证照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今年5月,西城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全程网办方式为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分公司颁发了电子“排污许可证”。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城区、大兴区率先推行电子“排污许可证”,标志着北京市排污许可审批进入电子证照时代。电子“排污许可证”的推行不仅为企业申领提供了便利,也为排污许可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路径。
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排污许可审批,北京市还在办理流程的优化上花心思、下功夫。
按照以往的审批模式,企业需先办理环评手续,再申请排污许可证。为进一步提高办理效率,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去年出台了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两证合一”政策,明确在农副食品加工、锅炉等12个行业推行“两证合一”,在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做好联动和优化,精简申请材料,让企业能够省时省力、同步完成两项环保审批手续。
今年,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两证合一”政策基础上,各区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探索试点,积极拓展“两证合一”实施行业范围。朝阳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对接有需求企业,提前研判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办理效率,完成三环肿瘤医院“两证合一”项目审批。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使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50%以上,办理完成北京四惠西区医院有限公司“两证合一”项目审批。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在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基础上整合辐射安全许可证,将“三证”审批由“串联”改为“并联”,实施“一步整合式”审批,办理完成一家食品企业“三证合一”项目审批。
接下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推进电子“排污许可证”签发及“两证合一”审批模式,持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加强环境管理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