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肺主一身之气,内蕴其精,外合其气,合为呼吸。广东省中医院许银姬主任定期推送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调护及康复等科普知识,为您“轻松呼吸每一天”保驾护航。
本期作者
第一百七十八讲
杨女士是一位办公室白领,每天早九晚五处理公文,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平时也坚持锻炼,一向精力充沛。但自打入秋以来,每天早上起床都特别困倦,白天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还总觉得咽喉干燥。最近爬楼梯时,甚至感到胸闷气短,于是赶紧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她的身体并无大碍,种种不适其实是典型的“秋乏”和“秋燥”反应。
那么,有哪些好方法能帮助杨女士摆脱这种“似病非病”的困扰呢?别担心,小肺带你解锁身体自带的五大“清凉开关”——每天按一按,告别秋乏燥热!
百会穴:统领全身阳气的“总督”
肺腑之言
(1) 说文解字:百是数量,多有“百脉”“百骸”之意;会是交汇、聚合;穴是孔洞、通道。百会,就是人体百脉交汇之要道,深层正对大脑核心区域。
(2) 功效主治:百会穴属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入络于脑。刺激百会穴,具有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等功效!经常按摩百会穴,可以缓解疲劳、秋乏、失眠、头痛等症状。
(3) 简易取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人体的最高点,取穴时可将耳廓向前折叠,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
(4) 日常保健:用中指或食指指腹按压在百会穴上,顺时针轻轻按揉1~2分钟,再逆时针按揉1~2分钟;或者用掌心(劳宫穴)轻轻拍打百会穴,每天进行数次,尤其是感到不适时。
内关穴:心烦意乱的“定心丸”
肺腑之言
(1) 说文解字:内侧是相对于外关穴(在手背侧)而言;关是关隘、关口;意指此穴是气血出入的关键门户。内关穴,是手臂内侧的关键门户,是内科万能穴。
(2) 功效主治:刺激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缓解焦虑、紧张、心悸、心慌、燥热难耐、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等功效。此穴是守护心脏和情绪的重要关口,能快速清心除烦,给你一片“心静自然凉”的宁静。
(3) 简易取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将一只手中间三个手指并拢,无名指边缘放在另一只手手腕横纹的中点,食指下方与前臂正中线的交汇点,按压有酸胀感处。
(4) 日常保健: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另一手的内关穴,以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感为宜(“得气感”),持续按压1~2分钟,同时进行深长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穴位的感受上,左右手交替。或用拇指指腹按在穴位上,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揉动,各1~2分钟。
曲池穴:清理全身的“散热池”
肺腑之言
(1) 说文解字:曲是弯曲,指屈肘时肘部弯曲的状态;池是水池,喻指此穴为气血汇聚之地。曲池穴,意为屈肘时,在肘部形成的凹陷处,犹如一个气血汇聚的池子。
(2) 功效主治:是大肠经的合穴,其核心作用是“通”和“清”,即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能凉血润燥,对热邪导致的皮肤瘙痒等有调理作用;能清泻阳明经的热邪,对于全身性的燥热,尤其是头面部的热症效果显著。
(3) 简易取穴: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曲肘成90°,在肘横纹最外侧的端点处。
(4) 日常保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用力按压曲池穴,其余四指托住肘关节,进行点按和揉动,持续1~2分钟,然后换对侧。可以一压一放。或用手掌拍打对侧曲池穴,力度可稍大,拍打30~50次,然后换对侧。
涌泉穴:引火归元的“源泉”
肺腑之言
(1)说文解字:涌是涌出、喷涌;泉是泉水、水源;穴是孔洞、通道。涌泉,意指肾经之气犹如泉水,从此涌出,灌溉周身四肢百骸,与天之阳气交汇的百会穴相呼应,是人体精气发生的根源之地。
(2)功效主治:刺激涌泉穴,具有滋阴降火、醒脑开窍、交济心肾、补肾水灭虚火等功效。对于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失眠、烦躁、焦虑等有奇效,是最重要的“清凉开关”,相当于身体的井水之源,能将头面的虚火、心火引下来,浇灭全身的燥热。
(3)简易取穴:位于足底前部,蜷足时足心最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可将脚趾向下卷曲,足底前部会出现一个“人”字纹路,涌泉穴就在这个“人”字的顶点交界处。
(4)日常保健:睡前洗完脚后,用手掌小鱼际或掌心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快速来回摩擦对侧脚的涌泉穴,直至脚底发热甚至微微发烫。用空拳头或按摩锤有节奏地轻轻拍打涌泉穴,每侧50~100次。
太溪穴:滋阴补水的“源泉”
肺腑之言
(1) 说文解字:太是盛大、巨大;溪是溪流;穴是孔洞、通道。太溪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流。它如同肾经气血汇聚而成的宽阔河流,滋养着人体的根本。
(2) 功效主治:太溪作为肾的原穴,通过滋阴来“补水”,水足了,火自然就被压制下去,是从根本上解决阴虚火旺导致的“虚热”。能直接反映和调节肾的功能,具有滋阴补肾、壮阳强腰、清虚热、利三焦的功效。特别是长期熬夜、感觉身体缺水(怎么喝水都干)、午后潮热、手心脚心发热者等。
(3) 简易取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4) 日常保健:用拇指指腹按压,其余四指握住脚踝,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按揉,各1~2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最佳时间是17:00-19:00(肾经当令时)按摩效果更佳。
处暑过后,秋燥渐显,很多人像杨女士一样,出现疲倦、口干、心烦等“秋乏燥热”表现。与其一味依赖冷饮空调,不如激活身体自带的“清凉系统”。每天花几分钟,按摩百会、涌泉、内关、曲池、太溪这五大穴位,就能滋阴润燥、清热安神,帮您从容应对秋季不适,拥抱一个清爽、精力满满的秋天!
大德路总院呼吸病科(PCCM)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是国家中管局重点肺病科建设单位、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华南)、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呼吸康复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大德路总院呼吸病科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咳嗽、肺炎、慢阻肺、哮喘、支扩等慢性气道疾病;专注于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病、呼吸衰竭等疑难罕见病及危重症的中西医救治;常规开展气道介入治疗,如超声支气管镜检查(EBUS)、气管支架植入、经气管镜局部治疗(激光、冷冻、注药)及肺血管介入治疗(如右心导管)等。
同时开设咳喘慢病管理门诊,周一至周五均有医生及护士团队出诊;开设肺康复门诊,开展"监护室-病房-门诊-居家"全程医体融合的肺康复及慢病管理;开设“肺血管病及间质性肺病多学科会诊(MDT),为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及间质性肺病患者提供个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初审 | 陈凌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