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足协发布了国足主帅的选聘公告,此次选帅的关键在于要求年轻化,原则上60岁以下,同时不再拘泥于亚洲经验。
此次足协的选帅标准有7条,分别是:(一)持有职业级教练员证书且执教执照在有效期内;(二)具有国际足联、洲际足联主办的国家队正式赛事决赛阶段主帅执教经历或有欧洲、亚洲高水平联赛主帅执教经历;(三)原则上60周岁以下,国籍不限,须全职工作;(四)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五)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六)无兴奋剂违规问题,无违法犯罪记录和可能影响正常履行国家队相关职责的法律纠纷;(七)深刻把握现代高水平比赛技战术特点、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秉持积极主动的比赛理念和技战术风格。
这7条选帅标准,第一条、第五条和第六条属于基本要求,其他四条则明确了相应的选帅标准。
首先是年龄方面,经历了两位70+外籍主帅里皮和伊万后,足协此次选帅标准原则上要求60周岁以下,体现了年轻化的特点。目前,世界足坛主帅年轻化趋势明显,比如利物浦主帅斯洛特47岁、阿森纳主帅阿尔特塔43岁、热刺主帅弗兰克52岁、曼城主帅瓜迪奥拉也只有54岁。
当然,“原则上”意味着并非生硬的条件,如果有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教练,65岁左右其实未必不可,从教练的总体情况看,65岁左右的教练精力和阅历可以有机结合,尤其是国家队主帅的工作强度低于俱乐部,在年轻化的基础上稍微放宽标准也是可以的。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显然是针对国足相对独特的管理体制而言,以便让足协和国足主帅间有更好的协作。
技战术层面,“秉持积极主动的比赛理念和技战术风格”这一条,从实现的角度是来看难度最大的,尤其是国足的实力在未来多年恐难有实质性提升,国足的重要比赛大概率都会是防反的态势。
最关键的一点是,足协此次没有坚持主帅必须有亚洲足球或者中国足球经验,国际足联正式比赛决赛阶段、洲际足联正式比赛决赛阶段、欧洲联赛和亚洲高水平联赛,4个条件符合其一即可,就这一点而言,拓宽了外籍主帅的选择范围。
足协选帅其实从6月18强赛结束后就启动了,前期着重于选帅模式的调整,也收到了很多意向教练的资料,此次则是正式开启了选帅的流程。
选帅模式方面,足协重点强调了选帅的技术性,即更多尊重技术部门或技术总监的意见,包括给技术总监在选帅层面更多的权限,以增加在选帅层面的合理性。当然,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足协技术总监现在尚未落定,给选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显示足协有了意向人选,不过,前期的工作肯定会有助于缩小范围和确定目标。
国足的集训和比赛方面,从现在开始,距10月的国际比赛日只剩下一个月,如果能够在此之前确定主帅,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否则的话会影响集训——使用代理主帅进行集训没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