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董兆瑞)9月12日晚,2025年服贸会“海淀之夜”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举办。活动上,作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中关村综保区发布了电子围网“新范示”,展现在海关智慧综保领域的新成果。
据了解,中关村综保区是全国首个取消物理围网、探索以嵌入式联网监管为核心、非必要不阻断模式的综保区。此次发布的电子围网“新范示”,在数智监管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科技应用场景,实现电子围网“固定哨兵”+机器狗“移动哨兵”的深度联动。
电子围网“新范式”通过“电子围网”“五线算法”精准识别及时发现人员穿越,“多网传递”秒级推送传递指令至“机器狗”,“机器狗”迅捷到达,并引导带离人员出区,协助海关实现无缺失、无接触、无盲区式地快速响应处置。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综保区自2024年9月正式开关运作以来,在空间规划、功能平台上实现高标准建设。中关村综保区为研发创新“量身定制”产业空间。一期 12 万平方米研发空间已全面启用。二、三期建设正稳步推进中,二期28.8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年底投入使用,将打造中试基地,助力实现“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跨越。三期规划国际会议中心、保税展示空间、危废处理区等,将进一步拓展与企业研发适配的空间场景。
同时,中关村综保区“硬设施”加速落地,依托综保区进口设备免税,实验耗材保税,入区即享退税,通关便捷高效等特殊政策优势,重点打造“三大专业化功能平台”,精准服务科技创新。除已投用的超洁净查验平台和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外,中关村综保区还将启动集成电路仿真测试平台建设,借助综保区政策,单台高端设备可节省千万级税费,将切实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同时,正在筹建生物医药等共性技术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综保区与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四区叠加”政策高地。目前,中关村综保区正在聚焦企业共性诉求,开展“特殊生物制品和研发物品一体化通关”试点项目,探索北京市高风险特殊物品入境联合监管机制。接下来将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在跨境数据流通、通关便利化等关键领域深化政策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