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进步深深触动西方霸权神经,一些国家的强盗底色愈发暴露无遗。
最近,国内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突然就遭到了荷兰政府和法院的双重限制,公司在全球的所有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都要被冻结一年。
赤裸裸的抢夺,已然引发轩然大波。
英国《金融时报》直言,荷兰政府此举将加剧西方国家与中国在高端技术领域的摩擦。彭博社等媒体也警告,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将进一步加剧中欧紧张关系。
闻泰科技12日晚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闻泰科技对这种针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表示强烈抗议。
要知道,这家公司早在7年前就已经被闻泰科技花300多亿收购了,属于合法合规的中国资产。现在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封锁了公司,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这件事可能还没有看上去的抢劫这么简单,背后可能暗藏着一个大阴谋。
首先,就在荷兰政府下达制裁令的前一天,美国就先发布了一份出口管制新规定,里面提到了凡是在出口管制清单里的公司及控股的子公司都会受到出口限制。要知道闻泰科技早在去年底就已经进了这份名单了,也就是说其全资的安世半导体正是美国制裁的最新一批受害者。
有了这个导火索,安世内部的外籍高管就立刻向当地政府举报这家公司,当地法庭随后发布临时令,先让中国籍高管停职,在安排第三方那个接管公司,整套流程走下来只用了一个周的时间。
而在接下来的被冻结的一年里,荷兰政府完全可以引入新的资本,从而将闻泰科技彻底踢出局。
在中美对稀土、芯片、半导体博弈的关键期,荷兰突然使出这样一个杀招,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和美国一起打组合拳。
除此之外,荷兰自己也为这次的抢劫做足了功课。事发的两天前,欧盟所有国家签署了一个叫“加强和振兴欧洲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地位”的半导体联盟宣言,而这个联盟的发起方正是荷兰。也就是前脚刚签完协议,后脚荷兰就直接来抢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了,时机把握的那叫一个精准。
不仅如此,当你真正了解了安世半导体的发展历史,还能更深刻的感受一次荷兰的背信弃义。
当时中国闻泰科技花了近400亿人民币,从荷兰恩智浦手里买下了安世半导体的控股权。这笔交易全程合规,荷兰政府当时没说半个“不”字。安世半导体也争气,靠着中国资本的注入,这几年成了欧洲芯片界的“香饽饽”——总部在荷兰奈梅亨,全球1.4万员工,每年生产几百亿颗芯片,大众、宝马的汽车芯片,一半以上都得靠它供应,尤其是电动车逆变器芯片,市场份额直接干到40%。
说真的,在安世半导体载入中国籍之后,国内政策上就给予了很多扶持,比如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年,广东就新增了封测生产线投产,使安世半导体全年生产总量超过1000亿颗,稳居全球第一。2019年的时候,安世半导体CEO还公开提到,公司被中国收购后在市场份额产量以及销售额的成绩,尤其是在2022年芯片缺货的那段时间,安世半导体的盈利几乎是之前巅峰期的两倍。
可以说,安世半导体能有如今的成就跟中国有很大的关系。
但荷兰却选择吃中国饭,砸中国碗,无论它是站在中美博弈的战略思维上,还是单纯要掌控技术产权,他们无视合同协议,用流氓思维强抢的做法令人不齿。
其实,荷兰对中国公司的这套套路很多国家也在用。
早在2022年,英国政府就曾以同样的“国家安全”理由,强迫安世出售其收购的英国晶圆厂Newport Wafer Fab,最终接手的正是美国买家。而此次荷兰的行动,更是在美国商务部对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和宣布“50%穿透规则”之后不久发生,其时间上的精准配合,绝非巧合。归根结底,这是欧洲在美国的胁迫下,对中国核心资产进行的又一次政治性、歧视性攻击。
可以说,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我们的半导体围追堵截就没停过,我们必须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减少在关键技术、设备和材料上的对外部依赖,不被人卡脖子。
最后,安世事件,为所有“走出去”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敲响了最刺耳的警钟,通过国际并购实现技术跨越的路径,在如今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已变得异常脆弱和危险。欧洲昔日标榜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精神”,在华盛顿的战略压力和本土利益的诱惑下,被证明不过是一张可以随时撕毁的废纸。荷兰政府和少数内部“内鬼”利用规则武器化、法律政治化的手段,公然开启了一个在欧洲豪夺中企资产的恶劣先例。
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环境的试金石。但我们必须有把握,中国保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捍卫公平国际贸易环境,既有决心,也有能力和行动。只有国家力量的坚定扶持与全方位护航,才能真正威慑欧洲其他蠢蠢欲动者,让规则最终战胜偏见。
上一篇:CPL5000志美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