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升级精准检测!I.DOT助力MoS₂-DMA平台实现多病毒核酸同步筛查
创始人
2025-11-13 17:07:57
0

引言

体内组织的生理功能依赖2D细胞单层与3D细胞球体的空间有序互作,但传统共培养方法(如Transwell、微流控芯片)存在样本用量大、通量低、难以精准定位两种细胞形态的痛点,阻碍了对细胞信号传导、癌症侵袭等复杂生物过程的研究[1-3]。droplet microarray(DMA)平台凭借超微量反应特性,结合I.DOT非接触式纳升级移液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开发基于DMA的2D/3D细胞共培养方法,通过I.DOT精准控制细胞打印与液滴融合,实现14×14阵列的高通量微型化共培养,两种细胞形态无物理接触但可通过旁分泌信号互作,并成功应用于Wnt信号传导研究,为基础生物学与药物筛选提供了实用且高效的工具。

一、实验方法

1、核心平台与材料设计

采用7.5×2.5 cm DMA芯片,含3个14×14阵列(共588个)1mm×1mm亲水斑点,间距500 μm(超疏水边界分隔,图1a)。选取HepG2、HEK293T、HeLa RFP等细胞,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悬滴法”形成3D球体,2D细胞直接贴壁培养;以Wnt-3a分泌细胞(HEK293T-Wnt3a)和Wnt报告细胞(HEK293T-TOP-GFP)验证信号传导功能。

图1.用于二维和三维(分别为2D和3D)细胞培养的并行和组合研究的工程平台。(a)创建2D/3D单元阵列的工作流程示意图。首先,细胞被打印在指定的行中,并孵化一夜,以使细胞形成2D单层。其次,用细胞悬浮液填充剩余的斑点,并以倒置的位置(“悬滴”法)孵育,得到3D细胞球体。最后,将相邻的液滴合并,形成2D和3D单元结构。(b)液滴微阵列(DMA)装置的代表性显微镜图像,该装置在指定行上包含HEK293T球体。(c)DMA的代表性显微镜图像,其中包含分离液滴中的2D和3D细胞培养。第1、3、5、7、9行包含2D培养的HepG2细胞,而第2、4、6、8、10行包含3DHEK293T球体。(d)包含HEK293T细胞的相邻液滴的典型荧光图像,如2D单层(蓝色)和HeLa球体(红色)。(e)典型的荧光图像,显示包含HEK293T细胞的相邻液滴为2D单层(绿色)和HEK293T球体(蓝色)。(f)用蓝色标记的相邻斑点合并的DMA示意图。(g)DMA的显微镜图像,其中合并了包含2D HepG2细胞和3DHEK293T球体的液滴。在一个合并的液滴中具有代表性的3D球体(H)和2D细胞(I)的显微镜图像。

2、实验操作与I.DOT核心应用

2D细胞单层制备:通过I.DOT非接触式纳升级移液系统将200 nL细胞悬液(HepG2,7.5×10⁵ cells/mL,约150个细胞/斑点)精准打印至DMA亲水斑点,正置放入含湿润垫的培养皿(37℃、5%CO₂),培养24h后细胞贴壁形成完整2D单层(图1a;图2a)。I.DOT的纳升级精准分配确保每个斑点细胞密度变异系数<5%,为后续实验重复性奠定基础。

图2. 在DMA上的合并液滴中进行2D单层细胞培养。(a)直位和倒位培养2D单层细胞的工作流程示意图。(b)倒置培养1天、2天和3天后,典型的显微镜图像显示HepG2细胞附着在DMA(上图)上,并在液滴中脱落细胞(下图)。白色箭头显示液滴中的细胞,这些细胞从表面分离。(c)显示在DMA表面倒置培养细胞1-3天后从表面脱落的细胞数量的曲线图(n=50)。(d)单层培养中含有单个和合并的含有HepG2细胞的液滴的DMA显微镜图像。(e)单个亲水点的特写图像,其中包含单层的HepG2细胞,作为合并液滴的一部分。(f)含有2D培养细胞的两个相邻液滴合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g)在两个相邻液滴合并前、合并后5分钟、24小时和48小时,HeLa细胞在DMA上的存活率。2D,二维;3D,三维;DMA,液滴微阵列。

3D细胞球体构建:先通过I.DOT向DMA斑点打印100 nL抗黏附溶液(减少细胞与DMA芯片表面黏附),室温干燥10min;再打印200 nL的HEK293T悬液(1×10⁶ cells/mL,约200个细胞/斑点),立即倒置芯片并置于定制3D打印支架上,形成“悬滴”(图3a);重力驱动细胞聚集,培养48h后自发形成直径约200 μm的均一3D球体(图1a;图3b-c)。

图3. 在DMA上的合并液滴中进行3D球体培养。(a)倒置和直立培养3D球体的工作流程示意图。(b)HEK293T细胞在200nL液滴中未涂层斑点形成的细胞团。(c)细胞接种两天后,HEK293T细胞球体在涂有25、50、75和100 nL抗黏附溶液的斑点上形成的典型显微镜图像(左图)。在DMA上培养的球体的典型显微镜图像(n=42)。第四排的红色和绿色圆圈分别代表球体的原始位置和当前位置,表明即使在直位培养3天后,球体也不会附着在表面。(d)饼图,显示每个液滴含有0(不形成球体)、1个、2个和2个以上球体的液滴的百分比。(e)图表,显示成功合并的液滴中含有完整、部分解体、解体和没有球体的液滴的百分比,以及未能合并的液滴的百分比。2D,二维;3D,三维;DMA,液滴微阵列。

液滴融合与共培养:通过I.DOT向相邻的“2D单层斑点”和“3D球体斑点”中各添加900nL新鲜培养基,液滴因体积增加跨越超疏水边界,融合形成含两种细胞形态的单一液滴(总容积约2000nL,图1a;图4d-e)。融合后2D细胞保持贴壁,3D球体悬浮于培养基中,二者无物理接触,仅通过培养基进行旁分泌信号交换。

图4. 控制两个相邻液滴的合并。(a)使用I.DOT分配和合并相邻液滴的示意图。DMA两个相邻亲水点上不同体积的水滴的侧视图。(b)和俯视图(c),DMA包含1 mm×1 mm的方形亲水斑点,以及500微米的两个斑点边缘之间的超疏水边界。(d)限制在亲水斑点上的单个水滴和合并水滴的示意图。(e)显示不同体积的液滴的表观水接触角(θa)的曲线图,范围从100至1100 nL(n=10)。液滴微阵列。

检测与分析:通过荧光显微镜(Keyence BZ-X800)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 33342(总细胞)与PI(死细胞)染色评估活力(I.DOT打印50 nL染色液至每个斑点,孵育15min);Wnt信号实验中,通过confocal显微镜(Zeiss LSM800)采集GFP荧光图像,ImageJ量化荧光积分密度(定义为:平均荧光强度×细胞/球体面积),统计信号激活效率。

二、实验结果

1、I.DOT保障2D/3D细胞形态稳定性

2D单层完整性:I.DOT打印的HepG2细胞正置培养24h形成致密单层,即使倒置“悬滴”培养3天,仅1.5±0.3个细胞/斑点脱落(占总细胞数的1%,图2b-c);液滴融合后,2D单层无破损,细胞活力维持在94.2%±2.1%(图2g),证明I.DOT的打印与融合操作对细胞损伤极小。

3D球体均一性:经I.DOT打印100 nL抗黏附溶液后,92.99%的DMA斑点可形成单个3D球体(图3d),球体圆形度>0.9,直径变异系数<8%;正置培养3天内,球体无贴壁或解体,仅体积轻微增加5.2%(图3c);液滴融合后,仅0.8%的球体出现破损(图3e),验证了3D形态的稳定性。

2、I.DOT精准调控液滴融合阈值

I.DOT打印的200 nL液滴在亲水斑点上稳定存在(接触角38°±4°,图4e),当向相邻斑点添加培养基至总容积达1100 nL时,液滴自发跨越超疏水边界融合,形成接触角85°±1°的稳定大液滴(图4b-e);融合过程耗时仅110s/20组,且24h内无蒸发或渗漏(体积变化<3%),证明I.DOT可通过体积精准控制实现高通量液滴融合。

3、Wnt 信号双向传导:共培养体系的功能验证

3D→2D信号传导:I.DOT构建“Wnt-3a分泌球体(3D)+报告细胞单层(2D)”共培养模型,融合后72h,报告细胞GFP荧光积分密度达297.1±91.0,是无Wnt-3a对照组(35.7±14.5)的8.3倍(图5b-c),且荧光均匀分布于2D单层,证明信号从3D球体高效传递至2D细胞。

2D→3D信号传导:反向构建“Wnt-3a分泌单层(2D)+报告球体(3D)”模型,融合后72h,报告球体GFP荧光积分密度达605.5±214.8,是对照组(68.2±35.7)的8.9倍(图5f-g),且球体内部细胞均激活GFP,验证了信号传导的双向性与完整性。

图5. Wnt-3a在2D/3D细胞阵列中的旁分泌传播和Wnt信号的激活。(a)顶端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报告细胞在2D单层中与WNT-3a产生细胞球体共培养的工作流程示意图。(b)共培养24、48、72小时后2D报告细胞积分密度的曲线图。积分密度定义为平均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与细胞面积的乘积(n=30,*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GFP激活的典型荧光图像。(c)和对照实验(不含WNT-3a);(d),(e)WNT-3a产生细胞在2D单层和TOP-GFP报告细胞中培养为球体的共培养工作流程示意图。(f)显示共培养24、48和72小时后3D报告球体的综合密度的曲线图。积分密度定义为平均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与球体面积的乘积(n=10,*p<;0.001,单因素方差)。GFP激活的典型荧光图像。(g)和对照分析(在没有WNT-3a的情况下)。(h) 2D,二维;3D,三维;DMA,液滴微阵列。

三、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DMA平台开发的2D/3D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I.DOT非接触式纳升级移液技术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首先是精准性革新,I.DOT解决了传统共培养“细胞定位难、体积误差大”的痛点,可实现“200 nL细胞悬液-100 nL抗黏附溶液-900 nL融合培养基”的均一操作,使2D细胞单层脱落率<1%、3D细胞球体单球率>92%,为旁分泌信号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微型化模型;其次是高通量与功能兼容,单块DMA芯片含588个独立斑点,可同步开展数百组共培养实验(通量为Transwell的6倍),且体系兼容荧光成像、活力检测与信号量化,成功解析了Wnt信号在2D与3D细胞间的双向传导,填补了“体外模拟体内细胞互作”的技术空白。

未来,I.DOT不仅可用于细胞信号传导研究,还可拓展至癌症侵袭(肿瘤球体与基质细胞共培养)、药物筛选(评估药物对2D/3D细胞互作的影响)、胚胎发育模拟(多细胞形态空间互作)等领域,结合I.DOT的自动化特性,可实现共培养实验的规模化开展,为基础生物学研究与转化医学提供“接近体内微环境”的高效工具;而I.DOT与DMA的协同,不仅重新定义了2D/3D细胞共培养的实现路径,更推动了“超微量、高通量、功能化”细胞互作研究的发展,为解析复杂生物机制提供了全新技术范式。

相关内容

11月13日国证芯片(98...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国证芯片(980017)指数报收于12...
2025-11-13 18:35:30
新光光电:股东哈尔滨工业大...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11月13日,新光光电(证券代码:...
2025-11-13 18:35:28
11月13日电子50(39...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电子50(399281)指数报收于44...
2025-11-13 18:34:56
力芯微电源IC代理商美林美...
一、力芯微与美林美深科技:技术赋能的生态共同体 作为国内模拟芯片设...
2025-11-13 18:06:06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
截至13点57分,科创人工智能ETF(589010)午后维持小幅上...
2025-11-13 18:06:05
11月13日科创芯片(00...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科创芯片(000685)指数报收于26...
2025-11-13 18:06:02
证监会:同意沐曦集成电路(...
证监会:同意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2025-11-13 18:06:01
新光光电(688011)披...
截至2025年11月13日收盘,新光光电(688011)报收于42...
2025-11-13 18:06:00
中航光电(002179.S...
格隆汇11月13日丨中航光电(002179.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
2025-11-13 18:05:58

热门资讯

新光光电(688011)披露股... 截至2025年11月13日收盘,新光光电(688011)报收于42.1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5%...
外交部: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 11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发表关于“中国大陆...
国产芯片板块11月13日涨1....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国产芯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36%,佰维存储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
传感器板块11月13日涨1.7...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传感器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7%,兆易创新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02...
纳升级精准检测!I.DOT助力... 引言 体内组织的生理功能依赖2D细胞单层与3D细胞球体的空间有序互作,但传统共培养方法(如Trans...
高学历“70后”领军,半导体新... 王宗耀 上海超硅拟科创板上市,突破大尺寸硅片技术,但持续亏损且存高商誉,预计2028年盈利。 近年...
车规级三极管替代方案 国产厂家... 当供应链出现波动,东沃电子愿成为您最坚实的后盾。东沃DOWO深知,“替代”二字背后,是您对性能一致、...
事关中美大豆贸易、安世半导体,... 记者 辛圆 在周四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回应了包括中美大豆贸易、安世半导体等热...
信通电子:公司产品已经出口至俄...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您好!请问贵司产品是否出口到俄罗斯? 信通电子(00...
南麟代理商 LN2267 超小... 描述; LN2267 是一款微型、高效率、升压DC/DC调整器。电 路由电流模PWM控制环路,误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