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侧卫”战斗机于1985年正式列装苏联空军和苏联防空军,曾被认为是冷战时期最强大的空优战斗机之一。苏-27的亮相曾引发西方世界大量关注,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与美国空军F-15战斗机的密集对抗测试中,苏-27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苏-27
虽然苏联原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列装苏-27的多个改进型,包括性能提升的苏-27M战斗机、苏-27PU截击机和苏-27IB战斗轰炸机,但苏联解体导致这些改进型号的列装推迟了将近20年。同时,苏联解体事件也导致第五代战斗机项目米格-1.42被迫终止,因此俄罗斯不得不长期依赖“侧卫”系列。

苏-27SM
自1991年起,俄罗斯的战斗机采购数量急剧下降,大量产能主要转向出口,中国空军迅速将苏-27作为新型主力战斗机。虽然俄罗斯国防部在2000年代额外提供了一些资金,将部分苏-27战斗机升级到苏-27SM标准,但保守的改进未能扭转机队日益老化和落伍的趋势。

苏-35S
进入2010年代,俄罗斯空天军开始大规模采购苏-27的衍生型号,包括苏-30SM、苏-34和苏-35S,这使得苏联时代制造的苏-27和其他老式三代机逐步退役。2009年,俄罗斯空天军在采购首批苏-35S的同时,意外地订购了12架按照全新标准生产的苏-27战斗机,性能远超老旧的苏-27SM。

苏-27SM3
采购12架新型苏-27战斗机的原因是,俄罗斯拥有多余的生产套件,这些套件原本计划交付给中国进行许可生产,但中国后来取消了这些订单。由于按照早期标准生产的战斗机已经过时,因此俄罗斯决定开发一个全新的苏-27改进型号,由此诞生了苏-27SM3。苏-27SM3战斗机搭载了改进型AL-31F-M1涡扇发动机,提供了更大的推力和更强的供电能力,同时降低了维护需求。此外,苏-27SM3还集成了苏-35S战斗机的先进航空电子设备。

相较于早期型号,苏-27SM3最大的优势在于装备了N035“雪豹-E”无源电子扫描阵列(PESA)雷达,整体技术水平远超苏-27S和苏-27SM所用的N001机械扫描阵列雷达。作为一款电子扫描阵列雷达,“雪豹-E”可同时跟踪并攻击多个目标而且扫描速度极快,雷达辐射信号也更小,能够有效降低被敌方探测到的位置暴露风险。苏-27SM3还采用了与苏-35S同款的全数字玻璃座舱,并具备使用多种新型弹药的能力,例如R-77-1和R-74空空导弹。

苏-27SM2
2015年11月,苏-27SM3战斗机首次引发大量关注。当时,为了回应土耳其击落苏-24M战斗轰炸机,俄罗斯国防部迅速将苏-27SM3战斗机部署到叙利亚赫梅明空军基地。彼时,这个“侧卫”升级项目已经被视为成功典范。早在2025年1月,俄罗斯国防部就签署了一份新合同,将10架苏-27S战斗机升级到苏-27SM2标准。此外,还有2架苏-27作为升级测试平台交付使用,这使增强型“侧卫”战斗机的总数达到24架。

歼-11BG
将苏-27升级到苏-27SM2和苏-27SM3标准的做法并非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也对老旧的第四代战斗机进行了类似升级,并且规模最大。例如,美国为冷战时期的F-15战斗机换装了AN/APG-63(V)3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中国也将歼-11B战斗机升级到歼-11BG标准。不过,苏-27SM3的特殊性在于,利用库存套件重启生产线,使早已停产的经典机型获得新生,这种因特殊历史条件促成的升级案例在世界航空史上堪称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