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今天(5月18日)在示范中心汇爱大厦启动,智能导盲设备、AR字幕眼镜、智能仿生手等60多种科技助残产品集中亮相。
视障人士黄小芳体验智能导盲设备/记者拍摄
听障人士佩戴AR字幕眼镜/记者拍摄
一款AR字幕眼镜,结合AI语音大模型能够远距离识音,并将语音转成文字投放在眼镜片上,给听障人士的生活带来便利。
亮亮视野创始人吴斐介绍,这个光学镜片用的是半导体微纳加工的技术,相当于是用刻芯片的方式做了一个既能显示又可以看到外界的增强现实的镜片。这个眼镜有4个麦克风,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外面的声音、每个人声都可以分开,做到声源分离。
在展示区中,还有电子导盲犬、帮助肢体障碍人士出行的外骨骼机器人、眼动脑控仪,帮助心智障碍者康复的AI社交机器人系统等来自40多家企业和院校的60多种前沿助残科技产品 。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记者拍摄
电子导盲犬/记者拍摄
智能仿生手/记者拍摄
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副主任王丽莎说,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分了“畅行”“畅视”“畅听”“畅心”“畅想”5个分区,响应了全障别残疾人对高新科技助残产品的需求,打造集产品发布、展示、应用、反馈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目前,市残联加快促进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应用推广,出台覆盖全障别、全生命周期残疾人辅具补贴政策,已经帮助47万残疾人足不出户申请辅具122件。
王丽莎表示,未来将推动更多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惠及更多残疾人。“在过去我们“初代版”的科技助残展厅里的像电视字幕同步设备、同声传译眼镜已经进入了辅具平台,现在展厅里面的这些设备我们也将大力往辅具平台去推广,在符合残疾人的应用需求以及它的成本能够降低时,在政府补贴价的情况下,让更多的残疾人真正的受惠受益。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苏婉、孙媛,主编程艳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