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特朗普政府打算用“芯片法案”资金换股权,收购英特尔10%股份,理由是“对华竞争”。从施压CEO到操纵市场,美国政府赤裸裸介入企业运作,把英特尔从蓝筹巨头拽成“国家工具”。这不仅是半导体产业的生死牌,更是美国政府将所谓自由市场亲手撕碎的铁证。纳税人买单、企业失血、产业链受损,美国打“中国牌”的底色正逐渐变成“自掘坟墓”。
美国政府盯上了英特尔,不是开玩笑,而是直接伸手进企业的股权架构里去掏。彭博社的报道显示,特朗普政府正在与英特尔谈判,准备用“芯片法案”的拨款换取公司10%的股份。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不再满足于做半导体产业的幕后操盘手,而是要成为英特尔的“董事会股东”,赤裸裸地接管方向盘。事情之所以轰动,不仅因为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的老大哥,更因为这是对美国“自由市场神话”的一次自我戳穿。
特朗普的操作轨迹充满了政治算计和市场干预。 先是对英特尔CEO陈立武施压,理由是其“与中国的关系”,接着又摇身一变大唱赞歌,称陈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背后,是白宫想要在半导体博弈中把英特尔捏在手里。此前,美国政府已经把数十亿美元撒向芯片产业,英伟达、稀土公司MP Materials都在合作名单上。但入股英特尔,性质完全不同——这不是补助,也不是贷款,而是拿纳税人的钱直接坐上大股东席位。
冲突点在这里完全炸裂。 美国一直标榜“政府少干预、市场自由”,但眼下,所谓的自由市场正在被特朗普政府亲手解构。投资机构人士就直言,这种操作本质上是“打中国牌”,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企业进行控制。换句话说,市场逻辑被政治逻辑彻底吞没。美国人曾经批评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如今自己却上演了一场国家资本主义的教科书式操作。
从影响和利害上看,这笔买卖没有赢家。对英特尔而言,政府注资或许能暂时缓解亏损压力,但这家公司真正的问题是技术路线落后、产品老化、工厂扩张停滞。第二季度亏损29亿美元,股价在一年半里腰斩,这些是政府的钱无法解决的。相反,政府介入只会让英特尔在全球市场上背上更重的政治包袱。对美国纳税人而言,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意味着买单的人不是华尔街,而是普通中产。假如英特尔继续亏损,这些钱就等于打水漂。 对全球产业链而言,美国的“国有化冲动”将进一步推高半导体地缘对立,加剧技术封锁和供应链割裂,结果是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最后反噬美国自己。
特朗普政府把这一切包装成“对华竞争”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收购稀土公司的股权,还是对英伟达等企业进行战略绑定,都打着“防止中国获得关键技术”的旗号。 问题在于,这种“安全化”逻辑正在被无限扩大,几乎所有市场竞争问题都被描绘成国家安全问题。英特尔的工厂推迟到2030年,产品力被AI时代甩在身后,这些是商业问题,不是地缘安全问题。但一旦被政治化,美国就有了理由把更多行业纳入“战略接管”。这不是简单的产业政策,而是国家意志压倒市场逻辑的开始。
特朗普打的不是“中国牌”,而是“美国自残牌”。 入股英特尔只是开端,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公司被“收归国有”。这既是美国战略焦虑的体现,也是其产业衰退的遮羞布。对外,美国把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一切是为了“遏制对手”;对内,美国却在剥夺市场自主权,把企业绑上战车。自由市场的神话正在破灭,而真正的输家不是中国,而是被迫为这场政治豪赌买单的美国社会。
上一篇:杰华特等投资成立硅芯宇半导体公司
下一篇:鸿世电器取得耐用开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