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许震 通讯员 程渠 韩东庚 王锦)汶上县创新探索“项目+市场”社区运营模式,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公共用房等空间资源,招募市场化、专业化“合伙人”,嵌入功能性设施,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助餐配餐、卫生健康、就业帮扶等一站式服务。
最近,中都街道坝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过升级改造,成了社区居民的“周末公益课堂”。
汶上县中都街道坝口社区居民路艳苓:“星期六、星期天、假期不用出社区,就可以带着孩子来社区参加各种活动,非常丰富,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玩得很开心,大人也省心、也放心。”
汶上县中都街道坝口社区社工王超:“将原来的(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改造成手工课堂,开设公益普惠亲子手工、知识课堂,把闲置场地利用起来。”
在社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补齐社区服务短板。近年来,汶上县组织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红帆驿站、闲置公共用房等空间资源,通过“一室多用、错时服务、功能复合”,使便民服务阵地高效运转,让居民“愿意来、喜欢待、用得上”。
汶上县中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孔呈:“使党群服务阵地逐步蝶变为集便民服务、邻里互动、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能够大幅提升阵地综合使用率和居民黏性。”
为破解资金瓶颈,汶上县积极推进社区“合伙人”模式,按照“公益+低偿+市场”原则,激活社会资源、优化服务供给。去年,中都街道永续社区党委通过“空间换资源”,招募“合伙人”,开设微利型社会食堂。
汶上县中都街道永续社区党委书记郭通:“社区提供免费场所给第三方红色‘合伙人’,让红色‘合伙人’建设成我们永续社区老年幸福食堂,降低了食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把省下来的补贴补助到社区居民餐费里面,让居民以实惠的价格尝到丰盛的饭菜,形成了社区、食堂、居民三方共赢。”
汶上县中都街道永续社区居民孙宝成:“以前在家吃饭很麻烦,有时候凑合着吃点,有时候麻烦孩子,食堂开了以后很方便,饭菜又可口又实惠,还送餐到家。”
项目化、市场化运营模式,满足了居民服务需求,同时为社区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汶上街道东关社区开设的助残项目,在为辖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能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汶上县汶上街道东关社区如康家园学员吴庆文:“原来自己没有固定工作,我来如康家园已经一年多了,学到了很多东西,掌握了一门技术,在这里算是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截至目前,汶上县已打造社区“合伙人”运营项目26个,建立起“需求牵引——资源匹配——专业运营——有效监督”的全流程机制,实现社区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供给”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新生态。
汶上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党员教育中心主任王冲:“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招募更多社区‘合伙人’,凝聚组织力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可持续的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