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即大腿根部和腹部的交界线,一旦它出现不适,给身体的反馈很直接——抬腿、分腿时有明显的拉扯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除了是骨盆区域的核心枢纽,还是健脾的关键。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哪些人常拍打腹股沟有助健脾,并推荐一套动作帮身体“打开”腹股沟。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张章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军事训练伤防治中心副教授 吴智钢
拍打腹股沟,为什么有助健脾?
腹股沟即俗称的“大腿根”,位于腹部与大腿根部连接的褶皱处,是一个斜行的沟壑,起于骨盆两侧的髂前上棘,向人体后方斜行,与肛门汇合。
中医认为,它还是人体的“十字路口”,多条重要经络从这里经过或始于此处,经常拍打有健脾功效。
足太阴脾经
这是与脾功能直接相关的经络,它从大腿内侧经过腹股沟,然后上行入腹,联络于脾胃。
足厥阴肝经
肝经循行路线环绕阴部,抵达小腹,会经过腹股沟区域。肝主疏泄,协调着全身的气机,肝气不舒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
足少阴肾经
肾经也经过小腹,与腹股沟区域关联。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影响,肾气充足能温煦脾阳,助其运化。
因此,腹股沟气血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肝、脾、肾三大脏腑的功能。拍打腹股沟,正是通过物理刺激来疏通这个关键枢纽,从而达到健脾目的,尤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以及容易消化不良、身体乏力、压力大的人群。
方法简单,随时随地可做:
姿势: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手掌微微拱起,形成虚掌,用掌心部位拍打腹股沟处。
力度:切忌用实掌(手掌平直)猛拍,以免损伤皮肤和内脏。拍打时要学会借用腕力,以感觉舒适、局部微微发热为宜。
频率:每天拍打1~2次,每次5~10分钟。
时间:7~11点脾经气血最旺盛,此时拍打效果更佳。
腹股沟对骨盆有3大作用
练瑜伽的人可能听说过“尽量打开腹股沟”的说法,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下肢灵活性、带来明显舒适感,还能有效促进骨盆的整体健康。
腹股沟对骨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血液循环
腹股沟处有大动脉和静脉,是人体淋巴和血液循环的重要部位,伸展和打开腹股沟可促进淋巴液和血液流动,从而改善整个骨盆区域的血液循环。
2
减少肌肉失衡
腹股沟肌群,包括内收肌和外展肌,对于维持骨盆稳定至关重要。打开腹股沟可提高这些肌群的柔韧性和力量,增强骨盆的稳定性,减少因肌肉不平衡导致的疼痛或损伤。
3
纠正不良姿势
紧张或僵硬的腹股沟肌肉可能影响整体姿势,导致骨盆前倾或后倾等不良体态。打开腹股沟可改善不良姿势,提升腿部、髋部和骨盆运动时的整体协调性。
一套动作“打开”腹股沟
现代人久坐、长期缺乏锻炼,或长时间保持弓腰、翘腿、侧卧、足外翻等不良姿势,都会对腹股沟造成压力,使腹股沟区域的肌肉和韧带处于短缩紧张状态。
大家可以通过触摸判断腹股沟区域的肌肉紧张程度,如果感觉肌肉紧绷、僵硬,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全面打开腹股沟。
完成所有动作为一组,每天重复3~5组,每周练习3~4天。
>>启动腹股沟
仰卧上抬腿:仰卧在垫面上,双腿并拢伸直,双脚脚后跟向前蹬,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朝下;
吸气,双手向上举过头顶,手臂、掌背贴地,掌心朝上;
呼气,向上抬起双腿,至与地面垂直,中途可在与地面呈不同夹角时稍作停顿,顶峰保持几秒后放下双腿,然后收回双手;重复5~8次。
>>延展腹股沟
骑马式变体:跪位,右脚向前一步,踩在垫子上,左膝向后一步;保持左膝盖着地,右手向后抓住左脚脚背,扭转胸腔看向后上方;维持10次呼吸后放松复位,换另一侧练习;每侧重复3~5次。
仰卧束角式:仰卧,屈双膝,双脚掌并拢,借助双手将双脚掌拉向髋部,让双膝落向地面,双手自然打开放在身体两侧,保持10次呼吸后放松复位;重复5~8次。
>>强化腹股沟
仰卧屈膝练习:仰卧,屈双膝,至小腿悬空、指向斜上方并与大腿垂直;右脚向下点地,然后还原,重复5~8次,再换左脚重复点地动作5~8次。
仰卧划船练习:仰卧,双腿并拢伸直,保持双脚脚背绷紧,双腿、上半身稍微抬离地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朝内;
屈右膝至右大腿垂直垫面,右小腿悬空并与大腿垂直,同时左手向后举过头顶;稍作停顿后复位,换左膝屈曲、右手后举;
交替动态练习,每侧重复5~8次。▲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