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市场全天震荡回升,三大指数低开高走,科创50指数低开近3%,午后翻红大涨逾1%。板块方面,稀土永磁、有色金属、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汽车零部件、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0.19%,深成指跌0.93%,创业板指跌1.11%。ETF方面,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159801)收涨1.21%,成分股中,华大九天(301269.SZ)涨11.78%,沪硅产业(688126.SH)涨10.83%,晶合集成(688249.SH)涨9.12%。
消息面上,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表示,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通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同步培育潜在应用生态,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构建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推动万物智联。
国金证券指出,国产芯片加速升级量产,推动大模型发展。目前,华为、寒武纪已完成对DeepSeek-V3.2-Exp模型的适配工作,最大可支持160K长序列上下文长度。国内AI生态正形成一个加速迭代的内部循环:新模型发布-国产芯片适配-大模型优化,软硬件协同进化。国产链有望进入拔估值阶段。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29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将达到2700亿美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7%。
长城证券展望来看,AI大算力需求崛起及国产替代加速共振,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行业层面,AI硬件升级趋势明确,服务器及终端算力需求激增,驱动上游先进芯片设计、高端PCB/HBM材料、先进封装等全产业链技术迭代;国产替代背景下,供应链自主可控进程深化,国内算力芯片、存储颗粒、设备材料等环节持续突破。存储板块周期上行显著,HBM及大容量存储供需趋紧叠加价格上行,助力存储产业链盈利修复;消费电子温和复苏叠加AI功能升级,智能手机、PC等端侧半导体需求回暖,射频、CIS等细分赛道迎来拐点。
开源证券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逻辑加强:2025年10月8日消息,美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发布涉华半导体出口管制重要报告,提出加强对华全面出口管制,扩大“实体清单”范围等九项监管措施。10月10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立案调查,因其收购Autotalks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当前大国博弈升级,建议关注自主可控板块受益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