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晚间,vivo在上海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旗舰产品X300系列,包含vivo X300和vivo X300 Pro两款机型。
具体配置方面,X300 Pro 采用 6.78 英寸屏幕与 6510mAh 电池,X300 主打 6.31 英寸小尺寸与 6040mAh 电池;两款均支持 90W 有线 + 40W 无线充电与 IP68/69 防护,并在影像生态上全系适配 2.35× 蔡司长焦增距镜——把过去 Ultra 机型才有的“长焦玩法”下放到更大人群。
vivo X300全系首发搭载天玑9500旗舰芯片,但与常规搭载不同的是,此次vivo与联发科的合作已远超“首发”水准,开创了手机厂商与芯片企业深度协作的新范式。
“更强悍的性能、更冷劲的能效、更强大的影像、更智慧的端侧 AI 体验,X300 系列与天玑9500 的结合,代表了 vivo 与联发科技的合作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联发科技副总经理徐敬全在发布会上表示。
影像: “随手出巨片”,双芯合体重塑影像体验
在影像方面,X300 系列采取双机策略:X300 Pro 以 Sony LYT-828 主摄 + 三星 200MP 长焦构成“主长结合”,并与蔡司体系协同调色;X300 标准版走“小尺寸 Pro 级影像”路线,承袭同一调色与算法栈,突出小体积下的握持与响应速度;全系支持 2.35× 蔡司增距镜,覆盖演唱会、赛事、自然风光等远摄场景,做到“够得着、拍得稳、画质不崩”。
在天玑9500旗舰芯片上,vivo共同定义了超能效NPU在影像追焦场景的体验突破,为 vivo X300 系列直接赋予极致的追焦能力。
视频能力方面,vivo X300系列搭载的蓝晶x天玑9500旗舰平台,与vivo自研蓝图影像芯片V3+“双芯合体”,带来行业领先的4K视频创作能力,vivo X300系列将行业首发 4K 60fps电影人像视频。
4K/60fps 电影人像是面向大众用户的“随手成片”能力;4K/120fps 10-bit Log(Pro)与主摄/长焦 4K/120 双通道 EIS面向创作者,结合 ACES 工作流形成更专业的后期路径。这里的关键不在“能不能开”,而在“开多久还能稳”。通过天玑9500 的 NPU/CPU/GPU 与终端在散热、存储带宽、调度策略上的全链路协同,让手机影像配置从参数表真正落到日常、可复用的创作体验。
性能与续航:全链路协同释放芯片潜能
在影像实力跃升的同时,vivo X300系列也带来了旗舰性能的全面进化,实现vivo X300 Pro在室温环境下安兔兔跑分突破410万大关。
续航方面,X300 Pro/X300 分别 6510mAh/6040mAh 的电量基线,配合天玑9500 N3P 工艺与 NPU 的能效优势,为“4K/120fps 录制+导出”与“高帧光追连战”预留稳定余量;90W 有线 + 40W 无线的补能策略,把“使用—补能—再使用”的周期压缩到可感知的分钟级节奏。最终,以“大电池 + 高能效 SoC + 快充”组成从日常到重载的能效闭环,让重度玩家不必在画质、帧率与续航之间反复取舍,获得确定性的长时稳定体验。这里的重点是端侧 NPU 以低功耗常驻,承担智能降噪、实时字幕、画质增强与细节重建,把画质优化与能耗控制放在同一条流水线上。
系统与体验:把底层潜力翻译成“零学习成本”的入口
vivo X300系列预装OriginOS 6,将强大硬件潜力转化为持久流畅体验。系统在一致性动画、内存/存储治理、线程与温控调度、图形栈等优化,并与天玑9500的缓存架构与NPU协同,带来更顺滑动画、更高后台留存、更快冷启动。
依托天玑9500强大的端侧AI能力,vivo与联发科联合研发个性化端侧训练功能,在X300系列上实现了AI定制人像美颜,能够学习用户的修图偏好,实现一键批量精修。端侧AI通过相机、相册、备忘录、字幕/转写等系统级入口以“零学习成本”触达高频场景,这正是“终端—SoC—生态”协同的价值:把底层潜力翻译成可感知的可用性,降低门槛、放大体验。
端侧 AI 的价值还在于“场景稳定性”。得益于天玑9500 在 CPU/NPU 的结构性升级与 V3+ 配合,X300 系列在人像追焦、夜景降噪、HDR 合成与实时语义理解上实现“常驻化”:多算法并发时减少掉速与等待;复杂舞台、体育、夜景街拍等高负载场景仍可保持低温、低噪与稳定输出。
天玑9500为“更强、更稳、更省”体验打下基础
CPU 方面,天玑9500采用全大核:1×C1-Ultra + 3×C1-Premium + 4×C1-Pro,最高公开主频 4.21GHz,并引入 SME2(可伸缩矩阵扩展),在相机/视频等并行任务与端侧 AI 矩阵运算中降低调度与切换损耗。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单核性能最高 +32%、Ultra 核峰值功耗 −55%、多核峰值功耗 −37%;同时 L1 缓存翻倍、L3 提至 16MB,并率先支持 UFS 4.1 四通道,进一步改善模型与素材的加载时延。全大核结合更大缓存的意义,是把“瞬时很快”转化为“持续很稳”,用户侧体现为启动更快、切换更稳、后台更持久,重负载拍摄与编辑时的帧率与温度更可控。
GPU 方面,天玑9500采用 G1-Ultra,同时升级了RTUv2 光追单元;官方口径宣称峰值图形性能 +33%、光追性能 +119%、峰值功耗 −42%,并成为首个支持 120FPS 光追手游的平台。配合 UE5.5/5.6 的 Nanite/MegaLights,移动端的实时光照与几何复杂度“上限”被拉高;对重度手游与专业影像用户,这意味着更长时间的满帧、机身温度更低、热衰减触发频率更少,实际观感更稳定。NPU方面,天玑9500的NPU 990 采用 Compute-in-Memory(存算一体)与新一代生成式 AI 引擎,核心在于显著降低内存访问开销,使“常驻、长时”的端侧 AI 任务维持在较低功耗下稳定在线。官方给出 Token 生成速度 >2×、峰值功耗 −56%,并支持 4K 文生图与面向智能体(Agentic AI)的工作流。这为实时字幕/转写、长文摘要、视频超分/降噪、个性化美颜等高并发场景释放了算力与能效空间,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随手可用性。从工艺来看,天玑9500 采用台积电 N3P(第三代 3nm),较 N3E 在同漏电条件下可获约 +5% 性能或在同频下降低 5~10% 功耗,并带来约 +4% 晶体管密度;对 SRAM-heavy 设计更友好,直接转化为更大的片上缓存、更低的访问功耗与更稳定的热表现,为移动端“长时高负载”打下工艺基础。N3P 属于“光学缩小+规则兼容”,对高缓存/高带宽访问尤为有利,这一点在 CPU/GPU/NPU 的协同中被充分放大。天玑9500在CPU/GPU/NPU与能效上的升级,叠加与vivo的长期合作,正把“纸面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的“更强、更稳、更省”。
联发科天玑9500,高端化的“新路标”
联发科的高端之路开始于天玑 9000 的诞生。后续的天玑9300、9400 直至9500 的代际推进,在性能、能效、影像与端侧 AI 上持续破局,使联发科在总体出货领先的同时,高端份额显著提升,品牌心智转向“旗舰选择”。
此次vivo X300 与天玑 9500 的组合把“峰值—稳态—生态”全链路打通:更稳的 120FPS 光追,更低温的重载视频拍摄,更可靠的 4K/60 电影人像,呈现的是从硬件到算法、从调度到热设计的系统级协同。相比以往旗舰手机“只看跑分”的堆料思路,这种“可持续峰值输出+长时间稳态表现”更贴近用户的日常体感。
技术层面来看,天玑 9500 创新的双 NPU 架构,使 AI 峰值性能提升 111%、峰值功耗下降 56%,并在权威 AI 基准中登顶,为端侧大模型提供充足算力与能效安全边界。配合 NPU 990 的 CIM 与 vivo V3+ 的协同,AI 能力从“演示功能”升级为“系统级常驻能力”,在拍摄、语音、翻译、搜索等多入口持续提供价值,同时以本地推理强化隐私与时延控制,形成差异化的体验护城河。
从生态层面来看,联发科不再是孤立的芯片供应商,而是与 vivo等头部厂商构成高效的创新共同体:在产品定义前期就进行深度合作,缩短了从“技术突破”到“体验落地”的周期,同时也为后续机型的快速升级迭代创造了条件。
总体来看,AI+时代来临,高端旗舰手机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硬件堆料,追求“单项指标”转向“稳定、可复制的系统体验”。对用户而言,是“拍得到、拍得稳、玩得久、用得上”。
笔者认为,联发科天玑系列的高端化,并非单点突破,其关键在于与头部厂商的深度协作。比如从vivo X200系列开始,联发科与vivo的合作从“调校”迈向“联合定义/联合研发”,围绕影像、游戏与能效建立共研机制,以“ 双芯协同 ”将天玑旗舰平台与 vivo 自研 V 系列影像芯片深度耦合。最终vivo X200 Pro 机型销量同比翻番、累计近 500 万台,实现了 1+1>2 的体验增益;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确定性的市场口碑。
从市场层面来看,vivo 在中国的体量与渠道将放大“首发平台”的样板效应,在 2025 年整体趋缓的环境中,这种头部合作更能把新平台快速打磨到“可控、可复制”的状态。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