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2日电题:民企力量壮大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版图
作者 马芙蓉 马婷婷
1985年,中国第一家民营激光企业在武汉创立,点燃“中国光谷”第一捧火种。此后,湖北民营企业聚焦光电子信息不断创新突破,成为助推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的重要力量。近日,记者走进多家光电子信息领域民企,探寻产业发展密码。
科技创新助企兴业
传感器是智能装备的“眼睛”,其通过感知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为设备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自2003年在武汉成立以来,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传感器这一核心器件,成为诸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四方光电传感器生产线(资料图)。(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创业至今,我们始终践行高技术、低成本、量产化发展理念。”四方光电创始人、董事长熊友辉说,实践这一理念的路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而湖北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及完善的产业链,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提供了沃土。
熊友辉介绍,该公司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创新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将传感器成本一降再降。其中,自主研发的红外气体传感器、超声波燃气表、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在关键核心部件上,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仁兵看来,科技创新在帮助企业保持技术、产品先进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米仁兵介绍,作为专业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逸飞激光成立20年来,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发展战略,实现从激光器、激光焊接单机、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化生产线的持续演进与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多年攻关,逸飞激光率先突破圆柱全极耳电池制造工艺难题,推出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装备,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在技术、工艺、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实现行业领先,也为湖北在该细分领域赢得话语权。
自2024年起,逸飞激光担任省内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链主。米仁兵透露,该公司与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已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成立“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共性创新平台”,能够为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核心部件研发、工艺分析测试、焊接、工程化应用验证等服务,助力湖北相关产业发展。
逸飞激光生产车间(资料图)。(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这几年,我们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是——政策更精准、服务更高效、生态更开放。”米仁兵说,无论是在项目落地审批、人才引进还是产业扶持上,政府都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更实、更细、更快服务。
他以政策助推产业发展为例指出,为推动大圆柱电池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逸飞激光联合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楚能新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客户及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力量,共同开展“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项目从立项开始,便得到政府政策及专项资金支持,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发展。
熊友辉则对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及细致服务深有感触。他介绍,政府对于企业高精尖人才,在职称评定及荣誉激励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留人;在服务保障方面,他以电力供应为例介绍,一旦企业有需求,一个电话便会有电力发电车前来支援,保障企业顺利生产。
“展望未来,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熊友辉认为,湖北已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策源地,未来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协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开展配套产业链合作,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作为企业,也将持续坚持科技创新,为产业扩增提速贡献应有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