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周的差旅,北京某科技公司的王女士习惯性翻找行李箱—以往最怕遗忘的纸质行程单,现在安静地躺在她的南航APP电子邮箱里。轻点手机,嵌有国家密码局认证数字签名的OFD版电子行程单瞬间转发至企业财务系统,信息自动识别归档。“再不用在机场排队打印,出差返程路上就能完成报销,系统还能自动验证真伪防止伪造。”王女士感慨道。这份看似平常的电子凭证,凝结着中国南方航空集团(以下简称“南航”)在财政部会计数据标准试点中1215天的攻坚成果,更折射出民航业从纸质票据向数字化凭证演进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背景:政策驱动与行业痛点的双重变革
纸质行程单一直以来都用于差旅机票报销,然而,随着各经济主体,尤其是各大央企的财务智能化转型逐渐深入,航空业沿袭二十年的纸质行程单弊端日益凸显:在成本方面,据南航估算,2019年处理近900万张纸质行程单的综合成本达9000万元,覆盖票证印刷、仓储运输、人工服务、邮寄配送等11个环节;在服务体验方面,旅客须专程到机场柜台打印或等待邮寄,34.7%的差旅人员遭遇过票据丢失影响报销的情况;在财税效率方面,央企财务部门统计显示,处理纸质行程单的验真、贴票、归档环节占报销总时长的62%。
除此之外,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以下简称“数电发票”)改革,随着金税四期工程加速建设,纸质行程单显得越发不合时宜。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南航作为2023年度国内客运量首位的航空集团(2023年承运旅客1.42亿人次),被财政部列为首批电子凭证深化试点单位,肩负开具(交付)符合业务规范和标准的电子票据,配合完成攻克“申请—开具—抵扣—归档”全流程电子化难关的任务。
公司基础:数字化转型基因赋能全流程重构
南航的电子凭证探索源起2016年—当年开出中国民航业首张电子发票的创举即彰显其数字化基因。依托“南航e行”战略构建的全流程信息化服务底座,南航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在技术体系方面,建成电子凭证双轨运行架构:南航自主建设的电子行程单管理系统实现本票业务全流程覆盖,同时对接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以下简称“中航信”)“腾云”产品支撑代理人销售场景。系统核心能力包括XBRL结构化数据封装、OFD版式文件生成、电子签名等关键模块。
在组织机制方面,创新构建“1+6+N”组织架构:成立领导小组,并由集团总会计师担任组长,下设财务支持、体系统筹、营销支持、技术开发、电子报销、电子归档六个专项工作组。其中,财务支持团队由股份公司财务部提供税务侧业务支持,技术开发组以南航数科公司(原信息中心)专家团队为核心力量提供技术支持,以突破技术难关,输出技术解决方案;营销支持组推进落实业务规则和数据标准,推广应用功能建设。各工作组通过“日清周报月结”机制确保跨部门协作效率。
在场景覆盖方面,2023年南航旅客运输量达1.42亿人次,加上退改签、跨航司联运等复杂业务场景,为电子凭证适配性提供了真实验证环境。
总体工作思路:三维穿透式战略框架
南航创新构建“行业特色—客户需求—服务保障”三维推进策略。
在聚焦行业特色维度方面,采取分步攻坚策略:在机票类型上,南航以本票电子客票为切入点,逐步向中性票、国际票延伸;在业务类型上,从基础客票向变更费、联程联运等复杂场景拓展。通过场景的渐进式覆盖,解决民航特有的联运结算、代码共享等复杂问题。
在聚焦客户需求维度方面,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打造“自助申请+自动验真+智能归档”服务链条,重点建立大客户直连通道。针对普通散客、中小企业、集团客户等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方案,满足从单张开具到批量处理的多元需求。
在聚焦服务保障维度方面,建立敏捷响应机制:面对政策标准迭代,实现税务对接方案三个月内从乐企1.0升级至1.5版,电子签名标准三周完成切换。特别是在税企协同突破环节,南航在试点前期阶段共组织技术骨干三批28人次驻场税务基地,完成税务校验规则重构、签名算法兼容等19项改造,实现民航业务数据流与税务开票流程的秒级贯通。
具体做法:体系化攻坚路径
(一)分层协同的管理体系
建立三级垂直管理机制:一是战略决策层,由集团党组成员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统筹推进、监督指导;二是协调推进层,南航建立跨部门联络机制,多次参加财政部专题研讨会,向民航局提交行业建议书16份;三是技术实施层,南航组建复合型团队,采用“SAFe敏捷框架”完成6次系统迭代。
(二)全链路系统再造
2022年上半年,南航投入879人工天完成系统性改造,构建五大核心模块:在业务系统接收开票申请后,向发票平台传输数据;发票平台对接税务乐企平台完成实时校验并返回校验结果;校验通过后系统组装XBRL实例文档;加密封装系统按国标生成OFD版式文件;交付系统通过短信、邮箱及NDC直连接口三种方式发送至接收方。其中的核心突破点包括:新增29项民航业务规则预校验机制,将版式文件生成时间压缩至1.8秒,建立纸质票与电子票双轨并行机制。目前,该系统已成功通过单小时2万张开具请求的压力测试。
(三)多维服务创新
构建三级服务体系:面向普通散客提供官网或APP自助服务,支持一键申请、自动重发和真伪验证,月均处理量超20万单;为客户提供95539热线、邮箱及网上在线等多渠道的电子行程单开具服务,配置专业服务团队,正常情况下,客服协助下单后,仅需10分钟客户即可收到相关电子票据;同时,支持系统一键红冲功能,对比传统纸质票证作废流程,客户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升;针对集团大客户开发NDC标准直连接口,实现批量查询、开具与自动交付功能,接口日均交付单量超1.2万张。
成效与展望: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演进
(一)三重改革成效
在经济效益方面,2024年南航节省纸质行程单成本约740万元,实现单票成本下降约9.7元,全面替代后,年节省额将超4000万元;在服务效能方面,旅客开票耗时缩短,南航纸质行程单业务打印量大幅下降,劳动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在生态效益方面,南航单月开具量突破41万张,按照2024年业务量测算,全面推广后相当于年减少伐树约1600棵(碳减排当量1900吨)。
(二)未来攻坚方向
制定三维发展路径:在技术创新领域,2025年底前完成国际客票电子凭证技术储备,实现国际及地区客票开具电子行程单,进一步提升客户一站式获取电子凭证的服务体验;在模式演进层面,规划两阶段发展路径—2025年优化航司端系统建设与企业端接入,2026年基本实现业务场景电子凭证全覆盖;在绿色发展维度,主动降低纸质行程单库存量和使用量。
民航旅客运输服务基本实现使用数电发票的那天,将成为中国民航业票据演进的关键转折。从首张电子行程单诞生到月开票量突破41万张,南航用1215天攻坚揭示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以客户价值为锚点的服务生态重构。当电子凭证在云端流转,它们不仅是数据包,更是承载行业绿色发展与效率革命的数字基石——在这份无形的电子行程单上,正书写着中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6月刊
编辑:如月
第十九届中国CFO大会火热报名中!
(点击海报可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