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宣布,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英伟达将重启对中国市场的销售。
然而,当黄仁勋带着这张通行证第三次踏足中国时,这位芯片巨头的掌舵人或许未曾料到,短短三个月的禁售空档,已让中国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国产芯片厂商借着禁令的空隙,上演了一场集体爆发的好戏,算力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写。
黄仁勋的中国之行向来深谙入乡随俗的门道,从把玩华为三折叠手机赚足眼球,到给员工发红包、年会上扭秧歌提振士气,这位硅谷大佬在用贴近本土的方式维系与中国市场的联结。
此次黄仁勋携H20重启销售的消息而来,明显是为了弥补损失。毕竟,美国政府4月突然落下的禁令,曾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作为H100的阉割版,H20芯片的峰值算力仅为前者的15%,在算力、互联功能和带宽上均做了大幅削弱。但即便如此,这款专为合规设计的产品仍能满足AI推理、边缘计算等场景需求,一度成为中国市场的热门选择。
今年4月的禁售令,不仅打乱了中国AI产业的算力部署,更让英伟达自身遭受重创。如今H20恢复销售,被英伟达视作夺回中国市场的救命稻草。
中国市场年贡献180亿美元营收,占英伟达全球收入的15%,地位举足轻重。禁售三个月间,H20芯片就造成80亿美元损失,这般割肉之痛即便是市值4万亿美元的巨头也难以承受。
更要命的是,中国150万CUDA开发者构成的生态基石,正被国产芯片厂商釜底抽薪。难怪黄仁勋三顾茅庐般奔赴中国,行动中透着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急切。
就在英伟达被美国禁令捆住手脚的日子里,中国芯片厂商们敏锐地抓住了商机,迎来集体产能爆发。昆仑芯第三代芯片P800、摩尔线程MTT S80、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思元590等一众平替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精准卡位H20留下的市场空白,迅速成为客户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今年上半年,国内几家主流芯片厂商产能都被提前订购,昆仑芯、寒武纪等企业均处于爆单状态,国产芯片的发展势头崛起。
寒武纪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暴涨42.3倍,甚至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即便是腾讯、字节等提前囤积了10万颗H20的大厂,依旧挡不住对国产芯片的购买热情。毕竟在美国禁令反复无常的当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已成企业共识。
国产芯片厂商的突围并非偶然,而是在产品布局上各有侧重、精准发力的结果。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许多厂商选择从推理领域切入,一方面由于大模型推理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推理市场占AI算力需求的60%以上,存在广阔空间。
在具体策略上,各家厂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强调推理芯片与模型的深度适配,有的把推理卡显存做大以减少通信压力,而有的则专注提升数据搬运速度,降低对内存的依赖,还有的着重优化能效比。这些操作看似投机取巧,实则精准戳中市场痛点,比起英伟达削足适履的合规产品,反倒显得因地制宜。
黄仁勋曾放言中国是英伟达成功的跳板,H20的回归看似是英伟达的绝地反击,但市场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客户们尝过国产芯片的甜头,未必会轻易回头。
尽管H20在技术成熟度上仍有一定优势,但其朝令夕改的供应风险让客户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在这种心态下,H20即便降价促销,恐怕也难改昙花一现的命运。
况且,国产芯片的野心远不止于平替。壁仞科技的BR100芯片性能已摸到H20的两倍门槛,华为昇腾910C正朝着万亿参数模型训练发起冲击。这些后来居上的产品虽暂不能与H100正面硬刚,但展现出的追赶速度足以让英伟达寝食难安,更彰显了中国芯片在技术封锁下的强大生命力与发展潜力。
当下的英伟达既要应对美国政府的紧箍咒,又要保住中国市场的钱袋子,这般左右为难注定步履维艰。反观国产芯片,虽仍需追赶英伟达的技术积累,但在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下,正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美国试图通过卡脖子与放水的平衡策略维系优势,既限制尖端技术出口以防中国突破,又允许H20这类降级芯片销售以维持商业存在,但这种算计恐怕难以得逞。若持续封锁,英伟达将如黄仁勋警告的那样永久失去中国市场。即便美国解封H20,中国市场的蛋糕也已被本土厂商分食大半。
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此次中国厂商敏锐地抓住了芯片这一市场空隙。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在技术攻坚上迎头赶上、持续发力,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与产品限制,甚至实现超越,或许将彻底改写全球芯片产业的现有格局。如此一来,美国手中可打的牌会越来越少,而中国手中的筹码却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