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命题,只是想完成这一步,还是非常的困难。
但是在5月19日,华为以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科技的全新突破——鸿蒙电脑与麒麟X90芯片的诞生。
这不仅是一场产品的迭代升级,更是一次从芯片设计到操作系统、从硬件架构到软件生态的全面国产化跨越。
华为用实力证明,中国科技企业已具备在关键领域摆脱外部依赖、构建完整技术闭环的能力,只是细节还没有被公布。
尤其是麒麟X90芯片,此前一直都没有相关的信息传出来,能够了解的也就是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的II级安全认证(2025年第1号)佐证了其可靠性。
该认证要求芯片从设计到生产全流程可控,且核心IP国产化率超过80%。麒麟X90的通过,标志着华为在供应链安全上迈出关键一步。
又或者是芯片代号是Charlotte Pro,麒麟9010代号是Charlotte,CPU架构类似麒麟9010,但是加了不少规模。
目前看应该是4+4+2 10核20超线程,支持SM3/SM4国密算法,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消息能够了解了。
直到近期央视却带来了一则爆炸性的消息,那就是麒麟X90芯片采用5nm制程工艺,直接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这可是国产5nm工艺,相比于台积电3nm,又或者是三星工艺来说,这都是不一样的存在,也意味着不用担心制裁。
关键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芯片的供应压力也变得很小,再加上通过鸿蒙微内核架构,系统可动态分配算力资源,实现能效比最优。
此外,鸿蒙系统的加持下,支持手机、平板、电脑间文件传输延迟降低至毫秒级,多设备协同效率提升40%。
再加上依托NPU单元,系统可智能识别办公、设计、游戏等场景,自动优化资源分配,这也意味着芯片本身的算力很强。
央视《新闻周刊》评价称,这种“芯片-系统-生态”的全链路自研,让国产PC首次在性能与体验上形成闭环。
而且过去30年,Windows系统与Intel芯片的“双巨头”模式主导全球PC市场,这也是技术力展现的关键。
但是鸿蒙电脑的推出,首次构建了“中国芯+中国系统”的替代方案,IDC预测,2025年鸿蒙PC在国内商用市场的份额将突破15%。
也就是说,麒麟X90的量产带动了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进步:中微半导体的5nm蚀刻机、南大光电的光刻胶、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等关键材料设备实现规模化应用。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评价:“一颗芯片撬动的是千亿级产业链”,这也是对其发力的关键要素。
关键美国智库CSIS报告显示,华为鸿蒙电脑的发布,使中国在ICT领域的关键技术自主率从45%提升至68%,彭博社评论称:“这或将改变全球科技产业的权力平衡。”
尽管什么样的说法都有,但可以确认的是,麒麟处理器如今真的是迎来了很大幅度的突破,对于国内科技市场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其实可以看出来,从“缺芯少魂”到“芯魂俱备”,华为鸿蒙电脑的诞生绝非偶然,甚至可以说早有准备。
它背后是数万工程师的日夜攻关,是数百家供应链企业的协同突围,更是一个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追求。
正如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所发表的言论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台电脑,而是一把打开未来的钥匙。”
当麒麟芯片与鸿蒙系统在电脑端奏响“中国交响”,世界终将意识到:科技自主创新的浪潮,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
总而言之,未来随着鸿蒙生态的不断完善,中国科技企业或将书写更多“从0到1”的故事,这条路注定漫长,但华为已经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吗?一起来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