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是看新闻,说咱们的芯片产业,简直是开了挂了:什么中国芯片代工份额,干到了全球第二,把美国、日本、韩国全甩身后了!
什么今年芯片出口,不管是数量还是金额,都暴涨了20%以上!
听着是不是特提气?感觉我们被“卡脖子”的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马上就要反过来,卡别人的脖子了!
但作为一个喜欢算总账的老哥,我把海关公布的两个数字,扒出来算了算,心里那股子火热,瞬间就凉了半截。
算完这笔账,你可能就知道,我们现在是真的站起来了,还是只是蹲着干活把脊梁挺直了一点,
账本,很简单,就两个数字,
3.9元。这是今年上半年,我们卖出去的每一颗国产芯片,平均能挣到的钱。
4.9元。这是我们从国外买回来的每一颗进口芯片,平均要掏的钱。
看明白这“一块钱”的差距了吗,
我们吭哧吭哧,没日没夜地,把低端芯片,装成一箱箱,卖到全世界,一斤挣3块9。
接着我们拿着辛苦赚的钱,跑到国外买人家的高端芯片,一克要花4,9元我们干得很起劲,仓库堆得满满的,出货量全球第一。
但到头来,我们干的,是体力活。人家干的,是技术活。我们赚的,是辛苦钱。人家赚的,是“智商税”。
这“一块钱”的差距背后就是低端和高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看到这儿,肯定有朋友会说:“你这是长他人志气!我们产量不是上来了吗?不是已经开始出口了吗?”没错这绝对是巨大的进步!
咱们的工厂,现在是全世界的“发动机”,全球65%的芯片都得先运到中国来。我们把其中一部分,装进我们自己品牌的手机、电脑里;另一大部分,装进苹果、戴尔、惠普的机子里,再卖给全世界。
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但问题是,这些产品最核心的那个“心脏”——也就是决定它档次、性能和价格的高端芯片,大部分还不是我们自己造的。
这就是现实。我们出口的,是海量的、技术含量相对没那么高的中低端芯片。我们进口的,是我们自己暂时还造不出来的、技术壁垒极高的高端芯片。
即便我们进口芯片的总量看起来在减少,但在“心脏”这个部位,我们对外的依赖,依然严峻。这个“命门”还攥在别人手里。
下次你如果看到“中国芯片产量再创新高”这样的新闻,不要只是感到高兴,也要自己问一问自己:“我们卖出去的芯片,是不是售价并不算低?”
这才是衡量我们芯片产业,是否真正强大的,唯一的、也是最残酷的标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继续扩大产能,把工厂建得更大、更多。
我们更要做的,是咬着牙,往上走。去攻克那些最难、最核心的技术,去把我们自己家的“牛”也养成能产出“顶级和牛”的“神牛”。
这场芯片的战争,远没有到可以开香槟庆祝的时候。真正的胜利,不是看我们出口了多少亿颗“土豆”。而是看什么时候,我们出口的“黑松露”,也能卖出4.9元、5.9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什么时候,我们这笔账,能从“逆差一块钱”,变成“顺差一块钱”。
到那一天,我们才算是真正地,把“卡脖子”的手从自己脖子上,挪开了。
这条路,很难,也很长。但我们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