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电位采集仪的使用涉及安装、接线、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传输、日常维护等多个环节,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安装与接线
- 选择安装位置:智能电位采集仪通常被部署于智能测试桩桩体内,确保安装地点具有采集仪所需的通讯条件。测试桩应安装在阴极保护系统的阳极保护区域中,选择易于接近且不妨碍交通的位置,地基需坚实,避免安装在长效参比电极正上方。
- 连接电池:使用智能电位采集仪较大的二孔航空插头连接桩体内的电池,为采集仪提供电力供应。
- 连接接线排:使用六孔航空插头连接接线排,以便采集来自测试探头、极化试片、阳极和金属构造物等传感器的数据。
- 连接外部设备:如有需要,可使用四孔航空插头连接外部设备,如电脑或手机,进行数据查看和导出。
- 连接GPS和天线:使用最小的两个端口连接GPS和天线,以便采集仪能够定位并上传数据至云端服务器。天线应垂直安装,避免与金属物体接触,以免影响信号质量。
二、参数设置
- 数据采集间隔:根据需求设置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一般在5~60分钟之间可调,默认可能为60分钟。
- 数据上传间隔:设置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的时间间隔,一般在10分钟~24小时之间可调,默认可能为12小时。
- 通讯方式:选择适合的通讯方式,如4G全网通无线通讯、NB-IoT等,确保采集仪能够稳定地上传数据。
- 采样模式:设置采样模式,包括通电电位采样、断电电位采样、直流杂散电流采样等,并设定相应的采样时间和间隔。例如,通电电位采样模式下,采样时间一般为1分钟左右;断电电位采样模式下,一般一个周期为2分钟,即通电12s,断电3s,一个周期进行8次断电测试操作。
- 保护电位范围:设置保护电位范围,当电位超出此范围时,设备将发出报警信息。
- 远程设置:部分智能电位采集仪支持远程设参,可通过串口或网络接口远程配置采集仪的参数。
三、数据采集与传输
- 自动采集:在设定状态下,智能电位采集仪能够自动定时采集电位数据,包括通电电位、断电电位、自腐蚀电位等。
- 数据处理:采集仪内部的微处理器会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分辨干扰信号和正常信号。
- 数据保存:处理后的数据会被保存在采集仪内部的存储器中,或根据设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 数据上传: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如短信无线通讯技术、4G全网通无线通讯等),采集仪将采集到的电位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或云端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