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度演讲之前,雷军用“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来描述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现在这场名为《改变》的演讲。揭开了小米同时押注芯片和汽车两大硬核科技的背后故事。
雷军透露,小米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步决策,投入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这几乎是当时公司账上所有的现金储备。
正因为面对巨大的压力,才用了“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来形容这一挑战。
首先是造芯之路。小米的造芯之路始于2014年成立的松果电子。2017年,小米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亮相,定位中高端。但这一尝试并未取得预期成功。
雷军在演讲中复盘道:“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他发现苹果和华为都是从最高端切入,没有一家手机公司是从低端切入SoC获得成功的。
松果电子作为独立子公司,与手机团队协同困难,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雷军亲自协调多次也未能彻底解决,导致芯片与产品难以有效协同。
2018年,小米做出了 “艰难决定”,暂停SOC芯片研发,只保留小芯片团队“保留火种”。这一停顿就是三年,直到2021年才重新启动。
终于到2025年5月,小米正式推出自研SoC芯片玄戒O1及玄戒T1手表芯片。
雷军透露,仅芯片一次流片费就需要2000万美元,但这一投入对于小米的长期战略至关重要。
然后是造车之路。2023年,小米集团将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雷军指出,这些业务不是他一个人做的,公司每个业务都有非常专业的团队,而且业务之间相互关联、协同促进。
小米的这种协同效应正在显现,但他也强调,复盘能力是小米能够多线作战的关键优势。
小米汽车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25年6月,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德国纽北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随后不久,SU7 Ultra原型车更是将这一纪录提升至6分22秒091,位列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
雷军谈及小米与纽博格林赛道的合作历程时透露,小米曾给纽北官方连发21封邮件,最初甚至没有得到明确回复。见面时,对方第一个问题就是“一家中国手机厂商,为什么要来纽北?”
如今,小米汽车不仅成为纽博格林赛道的顶级合作伙伴,赛道还新增了“小米弯道”,小米SU7 Ultra搭载的三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到1548PS,0-100km/h加速时间低至1.98秒。
但在造车和造芯这条路上,雷军坦言遇到了诸多挑战,2022年,小米面临双重压力。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14.7%,经调整净利润下降61.4%。
与此同时,造车和芯片项目每个都需要投入五六百亿。当时内部出现了质疑声:继续做芯片,会不会把公司拖垮?
在高层闭门会议上,有高管直言:“这笔账从商业逻辑上根本算不清。”
关键时刻,雷军反问团队:“如果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是会为账上多出几百亿而欣慰,还是会为小米永远失去了芯片能力而后悔?”
最终小米管理层达成共识,就是即便最终未能完全成功,这一过程也将为小米培养出一支芯片研发团队,彻底改变公司的技术基因与底层能力。
最后雷军还说了他和老友陈年的故事,雷军坦言,五十来岁是闯荡的年纪,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当雷军发出“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这句感慨时,里面不仅装着他自己要同时押上家底造车和造芯的巨大勇气与压力,更包含着他亲眼见证好兄弟陈年从低谷中重新站起、再次创业成功的欣慰与激励。
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无论是55岁的雷军,还是他那位一起走了近三十年的老友陈年,都还在路上,还在“闯”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