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没想到,打压中国制裁中国的结果竟然是中国不再购买美国芯片
创始人
2025-07-18 21:40:30
0

“美国历史学者兰德斯曾经评价道,‘中国选择了孤立主义,天朝帝国沉睡了数百年,对外面的变化无动于衷……然而,世界已然超越了它’,这一点可以直接反映到今天的美国自身。”这句话,我们不妨也还给美国自己,作为当下的现实镜像。

随着中美博弈的不断升级,一种颇为独特、让人费解的现象浮现在全球面前。作为世界的超级强国,掌握着全球领先的高端技术和芯片制造业,美国却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了自我隔离,主动封锁与外界的联系,这种做法令人困惑至极。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竟然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而发起的贸易战。

回溯到201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启动了对中国的“301调查”。该调查着眼于美国认为不合规或不文明的贸易行为,主要针对中国在一些领域的做法展开调查。发布这一命令后,许多明眼人都能看出事态的不寻常。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巨大,许多工业原材料的供应链也严重依赖中国。这样的大规模调查显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贸易风暴的前奏。

此后,果不其然,这一举措引发了中美之间的激烈贸易战。在随后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低端制造业产品征收了高额关税,税率经常超过30%,而针对中国商品的制裁理由也五花八门。与此同时,中国也毫不示弱,开始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令美国农场主饱受困扰。双方的博弈愈发紧张,彼此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局面,看谁能够坚持更久,不选择让步。

这场中美贸易冲突不仅是一场经济战,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事件,其冲突方式多种多样,令许多国家感到大开眼界。然而,在面对美国对高端制造业的出口限制时,中国也确实遭遇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在芯片和高科技领域。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加征关税,另一方面通过禁令全面封锁了对中国高端芯片的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芯片生产,成为了制约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这一决定使得依赖美国芯片的中国科技公司遭遇了重创,尤其是那些从事智能手机制造的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的这种制裁手段,明显带有战略性的目的:通过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来逼迫中国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这样的做法可以看作是美国的一种“小院高墙”政策,旨在通过控制高端技术来制约他国的发展。

事实上,很多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人,至今仍然对美国的科技力量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美国一直在高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硅谷到医药、从芯片到智能设备,无一不代表着全球顶尖水平。然而,拥有这些耀眼科技成就的美国,却在许多领域内暴露出令人困惑的短板。

例如,尽管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独占鳌头,但它却无法自己生产一些基础的低端制造工具,甚至在一些领域不得不依赖进口。这样一个国家,一方面在高科技领域领跑全球,另一方面却无法解决内部日益严重的低端制造业问题。与此同时,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阶层的对立日益加剧,贫困和流浪现象也愈加严重。

美国的这一系列困境,根本源于其在产业空心化和高端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裂痕。冷战结束后,随着意识形态对立的消失,美国的资本主义和企业家们开始加速追求利益最大化。于是,低端制造业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美国利用廉价劳动力和政策补贴来获取更多利益,而自己则开始依赖金融化和高科技产业来驱动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后果却是明显的。低端制造业的外流、失业率的上升以及对外依赖的加深,使得美国的基础产业逐渐无法自给自足。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美国的海军建设停滞不前,许多老旧舰艇的服役期一再延长,技术维修成了常态。

面对这一切,回到文章的开头,美国为何也开始走上“闭关锁国”之路?这不得不归功于中国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自主研发和突破。美国通过封锁高端技术的出口,原本意图逼迫中国低头,但这一举动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决心,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华为为例,它在芯片制造上的突破,几乎是对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科技企业不再依赖外部进口,而是逐步迈向自主研发、自立自强的道路。从2021年中芯国际成功试生产7nm制程芯片,到2022年其14nm工艺接近台积电水平,再到2023年28nm光刻机的成功研发,中国的芯片产业逐步填补了美国的技术空白,并开始与美国展开竞争。

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不仅无法遏制中国的进步,反而在其领导层中产生了极大的愤怒和恐慌。美国原本以为,自己通过封锁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可以牢牢控制全球技术市场,然而中国的突破让这一切梦想化为泡影。

到了2025年7月2日,美国终于在不断的失败和压力下,决定解除对中国芯片出口的制裁,恢复对中国的技术供给。从2018年起,双方的芯片贸易回到了原点。但不同的是,这时中国已经通过自主研发,减少了对美国芯片的依赖,美国的市场份额显著下滑。

美国恢复出口并非出于愿望,而是由于自己制裁政策失败后的无奈。这一现象和丰田、大众等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处境类似:虽然被本土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冲击,市场份额缩水,但依然不愿放弃这一庞大的市场。

最终,尽管美国恢复了对华芯片的出口,但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市场份额已经逐步蚕食了美国的优势。如今,芯片价格和市场份额不再由美国垄断,而是逐渐由中国主导。美国的“科技霸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技术竞争将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而是全球各国共同竞逐的局面。

相关内容

售价159值不值得买?绿联...
前言 绿联推出了一款20000mAh自带线快充移动电源PB550...
2025-07-19 00:37:41
安徽理士电源取得铅酸蓄电池...
金融界2025 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理士...
2025-07-19 00:10:24
股票行情快报:茂硕电源(0...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茂硕电源(002660...
2025-07-19 00:10:23
公牛集团:已在弱电连接领域...
证券之星消息,公牛集团(603195)07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
2025-07-19 00:10:22
7月18日电源设备上涨0....
7月18日,截至收盘,电源设备行业上涨0.6%,板块资金流入7.5...
2025-07-19 00:10:21
股票行情快报:南都电源(3...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南都电源(300068...
2025-07-19 00:09:50
英杰电气股价下跌2.64%...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英杰电气股价报50.15元,较前一交...
2025-07-19 00:09:49
博泽申请用于运行机动车锁定...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博泽车锁系...
2025-07-19 00:09:48
南宁初芯取得用于Mini ...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宁初芯集...
2025-07-19 00:09:48

热门资讯

安徽理士电源取得铅酸蓄电池入壳... 金融界2025 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铅酸...
7月18日电源设备上涨0.6%... 7月18日,截至收盘,电源设备行业上涨0.6%,板块资金流入7.57亿。上涨个股家数15个,下跌个股...
南宁初芯取得用于Mini LE...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中国电信中标结果:集团广域网点...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整理,7月17日公布的《集团广域网点对点专线租用电路服务(集团统建...
圣邦微电子取得供电端可切换的L...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深南电路股价微涨0.53% 盘... 截至2025年7月18日15时,深南电路股价报131.6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70元,涨幅0.5...
讯吉光电取得光纤连接座插脚自动...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讯吉光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光纤连接...
奥普光电: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1... 奥普光电7月18日晚间公告,持股42.4%的控股股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计划以集中...
中国侦察船现身南海,超级雷达出... 美国在南海不断搞事情,最近借着演习名义派出了F-35隐身战斗机进驻菲律宾,这是美国空军的F-35隐身...
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 金融界7月18日消息,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华交易服务半导体芯片行业指数 (中华半导体芯片,9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