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论风暴中的小米又迎来了一次里程碑式发展 —— 最近雷军宣布,他们的小米玄戒 O1 芯片马上就要发布了。这款芯片到底有怎样的性能?它对整个手机产业、对中国制造又有什么影响?对风暴中的小米又会有什么帮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两年前雷军就把小米的芯片研发团队独立出去成立了专门的公司,过去两年小米不断砸钱投入研发 —— 去年小米的研发费用达 240 多亿,这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中已是非常高的数字。过去很多人说小米不重视研发、不重视技术,但从今天起,这种说法可以成为过去了。因为从去年到今年,小米一直在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就像 5 年前拿小米和华为对比并不公平 —— 华为发展初期也经历过做贸易的阶段,任正非曾从香港代理交换机在内地销售,并非一开始就做自主研发。企业需要时间成长,小米最初抓住营销打开市场并没有错,毕竟初创阶段资金有限,完全自主研发风险太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承担更多责任,公众对小米的高要求其实是在倒逼它变得更强,而小米这些年也确实在一步步努力,雷军同样在持续推动技术突破。
这次的小米玄戒 O1 芯片采用 4 纳米制程,这是什么水平?和华为最好的麒麟芯片处于同一水准,但与目前市面上最顶级的芯片(如高通、苹果、联发科的 3 纳米芯片)相比,还差半代。虽然它不是当前最强的芯片,但这是小米的第一次自主芯片尝试,是一个好的开始。正如华为麒麟芯片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到 4 纳米,也是从低端制程逐步进步而来 —— 华为的麒麟芯片虽然制程受限,但性能非常优秀,而小米玄戒 O1 芯片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也很不错,无论是性能还是游戏场景,整体表现都可圈可点。
这对中国制造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过去,国内只有华为孤军奋战能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现在小米也做到了,这说明中国企业并非只有华为具备芯片研发能力,其他企业同样可以。当然,这款芯片并非完全由小米独立完成 —— 芯片产业需要全球化协作,整个产业链分为设计、生产、封测三个环节:封测环节技术门槛较低,国内可以自主完成;设计环节需要用到英国 ARM 公司的架构等全球资源;生产环节更依赖全球供应链。事实上,现在很少有产品能完全国产化,美国也不例外,其芯片同样依赖全球供应链。但核心技术由小米主导,这已经非常难得。包括华为在内,其研发团队也有大量外国科学家和高端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以全球化视野看待技术研发。
这一突破对中国制造业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过去 30 年中国企业只注重低价抢占市场、忽视创新和品牌的局面。如今,像小米这样创办仅十几年的企业也能研发自主芯片,说明创新不再是少数大企业的专利,其他中国企业同样可以跟进。从最近一年来看,中国创新正迎来井喷式发展,小米芯片的发布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对小米自身而言,这款芯片的发布意义重大。目前小米正处于舆论风暴中,被批评过分追求流量、被流量反噬、缺乏核心技术。而玄戒 O1 芯片的问世将改变公众认知 —— 小米手机不再是 “没有核心技术” 的代名词,未来的小米汽车也有望搭载更多自主研发技术。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刚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立刻拥有所有核心技术,比亚迪当年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小米汽车初期销量太好未必是坏事,但若经历一些波折,可能会倒逼小米和雷军更专注于技术突破和改革,正所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正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希望小米以这款芯片为起点,走上像华为那样的完全自主研发技术路线,这既是国民对雷军的期待,也是对小米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