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天气转凉了,我们来看看您,有啥需要随时跟我们说。”11月5日10时许,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交通社区副主任郭优走进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家属院,敲开刘铁民家的门。“谢谢你们这些好孩子,总惦记着我。你看,这是你们上次送的棉袄,这几天穿正合适。”87岁的刘铁民笑呵呵地说。
看到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爽朗,郭优悬着的心落了地。
刘铁民是一名退役军人,老伴去世后,一直和儿子儿媳共同生活。2023年冬天,社区专职社工付荣开展月度上门探访时,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往日开朗健谈的老人那天窝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儿媳也失魂落魄、满脸哀伤。几经询问,付荣才得知,老人的独子几日前因病离世。更让人揪心的是,老人儿子治病不仅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还让这个家背上了12万元外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是老人的退休工资。
付荣第一时间将刘铁民家的情况上报,社区当即启动“融救联助”机制。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民政、医保等部门,提交了失独家庭扶助申请。2024年2月,扶助申请获批的消息传来,郭优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
“当时老人眼眶都红了,嘴里不住念叨‘对不住,给国家添麻烦了’。”郭优回忆。社区工作人员深知,这笔补助与巨额债务相比是杯水车薪,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再为老人多做些事。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社区最终成功对接慈善组织中国狮子联会陕西代表处领航服务队(以下简称“狮子会”)。从此每年6月与12月,社区都会联动狮子会为刘铁民送去被子、衣物、常用药品及米面油等物品。
“近年来,我们凭借‘敲门行动’摸清线下需求,依托‘e救助’监测平台捕捉线上诉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精准掌握困难群众情况。”交通社区党委书记董婷介绍,在此基础上,社区整合政府部门资源与社会力量,以“融救联助”服务体系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秩序。截至目前,这一体系已为辖区40余人提供了助老、助残等服务。
如今,在交通社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年人可以舒展身体、闲话家常,孩子们可以在滑梯、沙池嬉戏玩耍;养老服务站里,用完餐的老人捧着杯盏品尝现煮的养生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8000册图书构成的小型图书馆为居民提供了静心阅读的好去处……
除了做好困难群众兜底帮扶工作,交通社区还将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养老助餐等服务“搬”到居民家门口,打造“一站式”民生服务圈。
“‘十五五’期间,社区将紧扣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求,持续深化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董婷表示,将重点做优“家门口”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积极发展社区夜校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青年就业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覆盖全龄段的普惠性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好“一老一小”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居民。(记者 杨小玲 见习记者 李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