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英媒披露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泰国、墨西哥向美转运3834吨氧化锑,超此前三年总和,中方信任被辜负。泰国、墨西哥从中国大量进口锑资源,经简单粗加工后高价转卖给美国。2025年初,中国对两国锑出口量同比激增,与美从两国进口量暴涨形成异常对应,显示其充当美国稀土走私“中转站”,违背中方信任。
稀土(资料图)
走私团伙借助AI算法分析海关抽检规律,选择凌晨低查验时段通关。泰国某企业以“宠物饲料”名义运送3300吨锑矿,墨西哥则将稀土混入瓷砖胶、锌锭集装箱,甚至伪造央企设备标签,沈阳海关曾查获此类违规离心机,暴露走私手段隐蔽多样。
2025年7月初,美、日、澳、印签署“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澳大利亚(稀土储量570万吨)、印度(690万吨)提供资源,美日负责开采与精炼技术研发,形成区域资源共享闭环。虽四国稀土储量总和不及中国(4400万吨),但欲通过技术合作缓解对中国依赖。
美国国防部斥资4亿美元购入MPMaterials公司可转换优先股,获认股权证后成其最大股东。在政府支持下,该公司将新建稀土加工厂,旨在提升国内稀土产能。此举体现美国对涉及国家利益的关键产业直接干预,以减少对外依赖。
特朗普多次提及“吞并格陵兰岛”,因该岛拥有未开发的丰富稀土资源。美国试图通过控制海外稀土产地,弥补国内储量不足,展现其为获取资源不择手段的霸权行径,加剧国际资源争夺紧张局势。
2025年7月1日,中国实施29年来首次大修的《矿产资源法》。法律强化国家对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全流程管控,从勘查审批、开采规划到出口监管全面升级,明确国家可优先配置关键矿种资源,适应国际竞争形势,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建立全国矿产资源溯源平台,为每克矿粉植入电子标签,实现全链条追踪。香港海关引入新型检测仪,3秒识破铝箔屏蔽等伪装手段,北部湾曾截获伪装成化肥的20吨镓金属。对泰国、墨西哥等中转国加收150%出口保证金,从源头掐断走私利益链。
新法将稀土走私入刑,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国内稀土精炼技术优势(占全球92%)形成产业壁垒,美国阿拉斯加新矿开采仍需依赖中国提纯,湖南锑电池、镓晶圆等技术突破,进一步巩固中方在稀土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稀土(资料图)
泰国、墨西哥在中美稀土博弈中选择“背信套利”,虽短期赚取差价,但损害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关系。中方可能对其减少稀土出口配额,影响两国相关产业发展,破坏区域经济合作信任基础,得不偿失。此事件为其他国家敲响警钟,在中美战略竞争中,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反制。国际资源合作需以诚信为前提,短期利益诱惑下的背信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影响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尽管美国采取多种措施,但稀土精炼技术依赖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周期长等问题,使其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2025年美军工因稀土供应短缺导致F-35生产线受阻,暴露其供应链短板。中国凭借储量、技术、产业链完整度三重优势,以法律手段与技术监管结合,既维护资源安全,又为国际合作设定规则。新版《矿产资源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从稀土“出口大国”向“规则制定者”转变,在全球资源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稀土(资料图)
3834吨稀土偷运事件,不仅是一次资源走私个案,更是国际信任与战略博弈的缩影。中方29年法律大修,既是对背信行为的有力回击,也是筑牢国家资源安全防线的关键一步。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期,唯有坚守诚信、强化自身优势,才能在复杂国际形势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