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基本情况
江西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97年在原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下成立的电子信息工程系,后于2003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并沿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落实教育部倡导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本科教育办学思路,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历经二十余载筚路蓝缕,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赛事文化凝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已从专科教育拓展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格局。
学院实践教学设备齐全。现有覆盖各专业所有课程的5个实验中心27个实验室,设备总价值1800多万元;有新余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新余新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也扬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德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芯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人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8人,双师型教师28人。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江西工程学院"实基础、适口径、重实践、强素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天工文化”育人为底蕴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适应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芯片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发展需求,探索“一递、二融、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本科生培养方向
本科定位于信息处理思维的培养以及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并以实践能力的掌握作为验证结果的主要方式。即以能力为导向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芯片制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四、专业带头人(负责人)
五、学科专业建设及科研竞赛
学院经过多年沉淀积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江西省“一流”特色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应用创新课程教学团队”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可编程控制器”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各类学术及教学改革论文90多篇,各类纵向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12项,编写教材7部,专利30余项,软著10余项。
参加国家级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江西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48个,其中获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18次,本科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6次。
六、学院特色亮点
1.学科竞赛摘金揽银:学院共获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竞赛奖项500多项,其中获江西省大学生电子专题设计赛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6次。
部分获奖证书
2.实践育人亮点纷呈:学院通过党建+志愿服务,由党员师生带头成立“小电工”志愿服务队,义务为市民维修家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由党员师生、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小电工”志愿服务队,每年为学院培养“维修人才”约300人,每年开展志愿电子维修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达一千多小时。
3.思政育人硕果累累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积极优化主体育人,加强思政理论课队伍建设,大力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严格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了“三会”月月开,“党课”季季讲,过好党的组织生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通过“三全”育人活动,学院涌现了江西省“最美大学生”陈大军、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叶晨、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曾聪超、新余市“优秀共青团员”周铭、钟兆蒙等优秀代表。
陈大军,2019年江西省“最美大学生”。在校期间一直坚持做阳光助残、邻里守望为老服务、防艾禁毒、三下乡支教等志愿公益活动共达200余次,服务时长达1200多小时。志愿服务事迹得到中华新闻网、中华公益网、江西教育网、中国江西网等近十个媒体的报道。
叶晨,在严峻的疫情期间,不顾自己病重的身躯,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生动地诠释了江工学子在关键时刻的使命与担当,2020年叶晨同学获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曾聪超,2019年加入江西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2020学年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19-2021年期间积极组织并参与各项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协成员在新余市内参与赛事、敬老、防疫、防艾、关爱特殊群体等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众多志愿活动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结合志愿精神展现给身边人,获得新余市内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5月荣获 “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周铭,在大学期间,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响应我校号召,积极投入家乡志愿者工作,认真配合老师工作,服务本班同学,大一上学期加入江西工程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参加和筹备大小活动百余场,大二上学期担任江西工程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副主席,曾荣获江西工程学院优秀共青团员,江西工程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新余市优秀共青团员,井冈山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钟兆蒙,女,2000年生,2021年9月入学以来,就加入了江西工程学院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各种志愿活动,疫情期间,作为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维持学生队伍秩序,勤工俭学;2023年5月被评为2022年度新余市“优秀共青团员”,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
4.就业质量稳中向好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强化思想共识,整合有效资源,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5.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4届考取研究生名单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考取研究生名单
七、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代码:080701 学制: 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业意识、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跟踪学习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相关单位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2.特色课程:数字电路、Matlab仿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三)就业方向
1.智能控制方向:利用汇编、C、Python等语言进行8位及32位MCU的应用开发,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移植,主要服务于智能控制、工业控制、智能监控等工程领域。
2.信号处理方向: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可从事CT扫描设计、车牌扫描设计、人脸识别设计、指纹识别设计等工作。
3.电子设计自动化方向:从中小规模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及辅助设计到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如FPGA、CPLD开发等前端开发设计。
4.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代码:080703 学制: 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知识获取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工程实现、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通信与光网络、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
2.特色课程:数字电路、通信原理、光通信与光网络、现代交换技术、Matlab仿真。
(三)就业方向
1.通信基站、控制机房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及路由器、交换机软硬件的维护、开发、设计等工作。
2.北斗智能终端软硬件研发与综合应用。
3.从事通信固态网络设计、施工监管、调试与维护,移动通信设备、移动通信终端的维护、生产、技术开发、售后服务等工作。
4.从事电话交换技术、系统集成、电信増值业务、语音交换系统、电信综合布线等工作。
5.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本科)
专业代码:080905 学制: 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广、勇于创新的特点,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物联网软硬件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适应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解决IT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专业性技术人才。
二、主干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操作系统。
三、就业方向
物联网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涵盖物联网新兴产业所涵盖的物联网技术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
专业代码:080710T 学制: 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相关专业实践能力的建设者,掌握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技能,系统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系统思维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在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从事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系统等产品研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组成与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工具的研发、电路系统开发等工作,岗位含芯片设计工程师、电路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生产工艺工程师、芯片测试工程师等,也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61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技术、智能控制、信息工程等领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接受较完善的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网络工程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开发技术和智能安全防范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坚持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
(一)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 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
(二)特色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电子实践指导、单片机课程设计、Matlab仿真。
三、就业方向
1.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应用等工作;
2.从事车载图像、视频、音频、探测设备的初步开发、应用、维护等工作。
3、从事智能楼宇电子设备的初步开发、设计、维护等工作。
4.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
5.从事电子产品销售及生产工艺管理等工作。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科)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61011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主干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SQL数据库、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RFID识别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物联网新兴产业所涵盖的物联网技术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来源:江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