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走进群众心坎?本期推出“洲心聚力·党建赋能”栏目第六期:“嵌入式”服务扎根党群阵地,“四单式”实践绣出幸福江南。在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从“社区供给”转向“百姓点菜”,专业社工从“流动服务”变为“扎根治理”,清城区洲心街道江南社区用一场生动实践给出了基层善治的答案。
5月的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书声琅琅,亲子互动的欢声笑语与手工制作的细微声响交织成和谐的乐章;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上,孩子们的画笔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绘成绚丽的画作……这是江南社区与清城区社会工作协会携手合作开展的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
自构建“和美社区·幸福江南”社区服务品牌以来,江南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核心,探索“专业社工+社区资源”联动模式。今年5月,江南社区创新引入“嵌入式服务”机制——由清城区社会工作协会入驻江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月开展常态化活动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从“阵地服务”向“家门口服务”升级。结合“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不仅让文明实践“活”起来,更让居民“动”起来,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在江南社区,社区小朋友们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黄玉熹 摄
“党建+社工”聚合力
构建服务新格局
江南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构建“党建+社工”联合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医疗卫生、银行金融等优质资源,形成“党委统筹、社工搭台、多方参与”的服务新格局。
在5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社区党委通过网格微信群广泛征集居民意见,针对家长反映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形式单一”和“家庭育儿理念急需引导”等问题,联合社工协会量身定制了“理论+实践”“故事+互动”的特色活动方案。
共建单位积极参与,为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实现了“党建出题、多方解题”的高效服务闭环。“这种精准对接需求的服务模式特别好,活动内容都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社区居民陈小姐说。
“四单”模式显成效
精准服务暖民心
“昔日参与活动犹如‘开启盲盒’,如今我们能够‘点选佳肴’,社区精心‘烹饪佳肴’,使得体验更加贴合民意!”在好家风故事会中积极参与的何女士说。
这一显著变化,正是江南社区深入实施“四单”模式所带来的硕果。
江南社区依托“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进行线上征集以及线下设置“需求意见箱”收集活动需求,从而实现了“群众点单”。社区实践站对需求进行细致梳理,并对接清城区社工协会、“悦”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力量进行“派单”。区社工协会联合社区文明实践共建单位及志愿者“接单”并精心设计活动。活动结束后,通过“线上评分+现场访谈”的方式完成“群众评单”。从而形成了“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全流程闭环。
“嵌入式服务”破难题
小空间撬动大治理
“以前社工机构‘飘在社区外’,现在‘嵌在服务里’,群众需求刚冒头,社区服务就能及时匹配了!”清城区社工协会项目部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优势。
江南社区提供图书馆、文明实践大讲堂、党群议事厅等公共空间,为区社工协会专业服务提供坚实“根据地”。区社工协会则以资源共享、专业赋能、多元参与形式,以“小空间”为支点撬动“大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了“空间共享、服务共担”的目标。
今年5月,清城区社工协会不仅承担活动策划工作,还积极联动辖区资源,实现“就地取材”,使文明实践从单一的“点状活动”升级为全面的“资源网络”,5月份开展的实践活动惠及了37组家庭,覆盖人数超过100人次。
“这是江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起点。”江南社区党委书记宋健东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嵌入式服务”机制,依托“四单”模式,推动“和美江南”品牌从“阵地文明”迈向“家门口实践”。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罗彩云 谭敬峰 梁文莹
【作者】 黄玉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