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创新芯片采用"存算一体"架构,将计算与存储功能集成于单一单元,可实现更快速高效的终端设备数据处理。
德国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一款突破性类脑人工智能芯片,能够直接在终端设备进行实时运算,且无需依赖云服务或互联网连接即可确保完整的网络安全。由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团队设计的这款"AI Pro"芯片,采用紧凑的神经形态架构,将存储与处理单元融为一体,其工作机制模拟人类识别模式与决策制定的神经活动。
该芯片由该校AI处理器设计教授侯萨姆·阿姆鲁什博士团队开发,面积仅1平方毫米,通过模仿人脑信息处理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和运行,能耗比传统AI芯片降低高达90%。
智能计算,安全升级
目前由德累斯顿半导体制造商格芯(Global Foundries)制造的原型芯片已集成约1000万个晶体管。虽然与英伟达高性能处理器2000亿晶体管的规模相去甚远,但该芯片能提供完整的数据隐私保护、卓越的能效表现及真正的终端智能 —— 这些正是行业巨头们往往欠缺的优势。
阿姆鲁什教授指出,该芯片实现突破的关键在于采用"超维计算"原理,通过对不同数据点的聚类关联进行推理。简言之,其学习机制是通过识别相似性和模式,而非处理海量数据。例如芯片无需分析无数汽车图像,而是通过关联"四轮""道路行驶""典型造型"等特征来理解汽车概念。但阿姆鲁什强调,真正革命性之处在于芯片能像人类一样通过识别相似性进行推理学习。
这种类脑思维还带来显著节能优势。测试中AI Pro芯片仅消耗24微焦耳能量,而竞品芯片能耗是其10至100倍。阿姆鲁什将这一创纪录表现归功于专用算法、创新处理器架构与新型数据处理方法的协同作用。"现代处理器架构、算法 specialization与创新数据处理的融合,造就了这款非凡的AI芯片。"他表示。
离线智能,云端无忧
研发团队表示,AI Pro专为特定应用场景设计。其存算一体架构支持现场实时决策,这对医疗健康、机器人、自主导航等网络环境不稳定或数据隐私要求严苛的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这使其效率极高,"阿姆鲁什解释道。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表可本地处理敏感的心率血氧数据,无需传输至外部服务器;无人机也能在飞行中自主分析导航模式,摆脱卫星链路依赖。由于数据始终驻留本地,延迟与网络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目前这款造价约3.37万美元(3万欧元)的原型芯片尚未做好量产准备,但团队并不担心与科技巨头竞争。他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效、安全、面向特定任务的新型AI芯片,而非追求绝对算力。"英伟达搭建的是依赖云端数据、宣称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平台,而我们开发的是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的AI芯片,"阿姆鲁什在新闻稿中总结道,"这个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属于掌握核心硬件的人。"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