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Q1销量达60万台,同比增长216%。随着Meta、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报告指出,主控SoC芯片约占整机成本30%,其性能直接决定产品体验差异,而ISP模块的动态防抖和低功耗特性则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系统级低功耗SoC或为最优解,国产芯片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可选方案。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AI眼镜销量前景广阔,品牌厂商集中布局
根据Wellsenn XR数据,1Q25全球A1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216%,预计2025年全球AI销量为550万台,未来六年CAGR有望达到97.4%。2023年9月,Meta-Rayban发布了支持拍摄功能的AI眼镜后,2024年销量迅速超过百万副。此后,国内AR/VR品牌厂商、手机厂商、互联网厂商等,纷纷下场布局AI眼镜产品,如闪极拍拍镜、雷鸟V3等,都受到了众多关注,随着小米、华为、vivo、传音等手机品牌厂商入局,预计未来竞争激烈。当前,根据主流媒体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在研AI智能眼镜的厂商已经超过60余家,该行认为在主流的六类参与者中,智能手机厂商、XR品牌厂商、及互联网厂商具备优势。
主控SoC约占整机BOM三成,ISP模块决定AI眼镜成像效果
AI眼镜的SoC性能一定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使用体验,也是AI眼镜差异化的关键之一,当前主控芯片约占据整机成本的30%。以RayBan Meta二代智能眼镜为例,其BOM约174美金,主控芯片高通AR1价值量占比高达31.6%。根据维深wellsenn报告估算,小米预计采用高通AR1+恒玄科技2700方案作为主控,主/副芯片占BOM的比例约为三成。此外,对AI眼镜来说,高性能的ISP是决定AI眼镜成像质量的关键环节,AI眼镜因佩戴者的使用环境常为动态场景,故动态防抖要求较高。同时ISP芯片需满足低功耗要求以延长续航,满足长时间佩戴需求。因此,动态防抖和低功耗对于应用在AI眼镜中的ISP芯片来说尤为关键。
三类方案平衡性能与功耗,系统级低功耗SoC或为最优解
当前AI眼镜主流SoC方案主要包含以下三类:1)集成了CPU、GPU、ISP、DSP、WiFi/BT等模块的系统级SoC单芯片方案,如高通AR1 Gen1等;2)系统级SoC+协处理器双芯片方案,如高通AR1+恒玄2700等;3)主控SoC+ISP/BT双芯片方案,如BES2800+SSC309QL等。当前采用4nm工艺的高通AR1是众多厂商的主要选择,2025年也将迎来迭代更新,全新版本的AR1 Gen2制程工艺有望从4nm升级为3nm。国产芯片方面,紫光展锐W517、恒玄科技2800、全志科技V821等众多产品涌现,在尺寸、性能、功耗等领域各有优势,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可选方案。
风险提示:AI眼镜需求不及预期风险、AI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能受限或地缘政治风险等。
来源:智通财经网